《七夕》

时间: 2025-01-11 01:50:36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意思解释

七夕

作者:沈佺期 〔唐代〕

原文展示: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白话文翻译:

秋天快到了,大雁的队伍越来越稀疏,天空高远,喜鹊在夜里飞翔。
她打扮好后,想必懒得织布,今夜要渡过河去相会。
明亮的月光正好适合穿线,轻柔的风吹来,让衣服晒干。
来时并未觉察,神仙的显现总是光辉灿烂。

注释:

  • 秋近:秋天临近。
  • 雁行稀:大雁的队伍稀疏。
  • 妆成:打扮好。
  • 懒织:懒得织布。
  • 渡河:过河,暗指牛郎织女相会。
  • 月皎:月光明亮。
  • 曝衣:晒衣服。
  • 神验:神的显现。

典故解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天河隔开,每年七月初七这天,喜鹊搭桥,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此诗正是描写这个美丽的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景仁,福建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著称,常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佳节,正值秋季,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期待和对爱情的向往。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爱情的甜美,展现了浓厚的浪漫情怀。

诗歌鉴赏:

《七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间情感,巧妙地将爱情与秋天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浪漫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大雁”、“喜鹊”等意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牛郎织女的相会。尤其是“妆成应懒织”,不仅表现了女子的期待和懒散,也反映了对爱情的专注和向往。最后两句,通过月光和微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神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沈佺期以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一幅动人的爱情画卷,不仅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展现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细致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近雁行稀:秋天临近,天上的大雁开始变得稀少,预示着季节的变更。
  2. 天高鹊夜飞:高空中,喜鹊在夜空中飞舞,暗示着七夕的来临。
  3. 妆成应懒织:打扮好后,想必因期待而懒得去织布,反映了女子的心情。
  4. 今夕渡河归:今夜将渡过河去与爱人相会,暗示了七夕的情景。
  5. 月皎宜穿线:明亮的月光适合穿线,暗喻织女的工作。
  6. 风轻得曝衣:微风轻柔,衣服被晒干,营造出温馨的画面。
  7. 来时不可觉:路途的美好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8. 神验有光辉:神秘的显现总是充满光辉,象征着爱情的神圣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牛郎织女的相会比作自然现象的美丽。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如月光、风)以情感和意图。
  • 对仗:如“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结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展现了美好的爱情和对团圆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思念。
  • :象征喜庆与相会。
  • :象征美好与希望。
  • :象征轻柔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秋近雁行稀”是指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临近
    C. 冬天的来临

  2. “妆成应懒织”表达了女子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期待

  3. 七夕节的传说主要与哪个人物相关?
    A. 嫦娥
    B. 牛郎织女
    C. 李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七夕》与秦观的《鹊桥仙》都描写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但沈佺期的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交融,而秦观的诗则更加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