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时间: 2025-01-11 06:10:32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白话文翻译

巫山有十二座高峰,环绕着隐秘的昭回之地。
俯视琵琶峡,平视云雨台。
古老的木桩倚靠在天边,瀑布在日边飞流而下。
为何夜晚传来猿啼声,荆王的枕席却已打开?
神女朝高唐而去,巫山下夕阳正好。
忽而细雨如行,婉丽的身影追随荆王。
电影般的江水前方倾泻而落,雷声在峡外长久回响。
霁云无处可去,台馆在黎明时分显得苍苍。

注释

  • 巫山:山名,位于今重庆境内,古代常与神女传说相关。
  • 琵琶峡:峡谷名,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 古槎:古老的木桩,常用作指代古代的船只或工具。
  • 荆王:指荆轲,历史上著名的刺客。
  • 神女:传说中的神女,常与巫山传说相联系。
  • 裴回:形容雨水的细腻,可能指细雨的纷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璧山,主要活动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样,擅长描写山水与神话传说,作品时而清新脱俗,时而深邃动人。

创作背景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文化繁荣、文人交往频繁的时期。诗中描绘了巫山的自然美景,并结合了神话传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内涵。诗的开头描绘了巫山的高峻与神秘,十二峰环合,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诗人俯瞰琵琶峡,平视云雨台,展现了其高远的视野与深邃的意境。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巫山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木桩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从天边飞流而下的瀑布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接下来的“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引入了人文情感,通过猿啼声的突兀,渲染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氛围。

而后,诗中描绘的神女、高唐、夕阳等元素,皆与爱情与神话有关,构建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意境。最后几句“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则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隐喻着人世的无常与惆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 描绘巫山的高峰,暗示其神秘的特质。
  2.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 表现诗人高处的视角,俯视与平视结合的景观。
  3.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 用古槎与瀑水传递出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4.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 引入人文情感,猿啼的突现反映孤独。
  5.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 结合神话与自然,展现浪漫气息。
  6.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 描绘细雨与人物,传达情感互动。
  7.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 形象化景象,增强声音的空间感。
  8.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 结尾描绘清晨的美,同时隐含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电影江前落”,将江水的流动比作电影般的场景,生动形象。
  • 拟人:如“猿啼声”,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出诗人对巫山美景的赞美,以及在这美景中对孤独与爱情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巫山风光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高远、清新而又带有隐约惆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象征神秘与美丽。
  • :代表孤独与思念。
  • 神女:象征浪漫与超凡脱俗的爱情。
  • 云雨:寓意变幻与无常,象征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巫山有多少座高峰?

    • A. 十
    • B. 十二
    • C. 八
    • D. 十六
  2. 诗中提到的“荆王”指的是谁?

    • A. 荆轲
    • B. 荆州的王
    • C. 荆楚的王
    • D. 荆山的王
  3. 诗中“霁云无处所”的意思是?

    • A. 云彩散去
    • B. 云在高处
    • C. 云无定处
    • D. 云变幻不定

答案:1-B,2-A,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沈佺期《巫山高》 vs 王维《庐山谣》
    • 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沈佺期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融,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清幽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