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二首奉寄玉山》
时间: 2025-01-10 22:49: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律诗二首奉寄玉山
作者: 郯韶 〔元代〕
征君一月不出屋,
客来喜值清秋时。
会稽录事应当别,
笠泽高僧定赋诗。
新月忽从溪上出,
清尊还向竹间移。
殷勤持寄于高士,
切莫愁吟两鬓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问候。诗中提到,征君已经一个月没有出门,而此时恰逢清秋,来访的客人让人倍感欢喜。会稽的官员应该要分别了,而笠泽的高僧则定会写诗。新月忽然从溪边升起,清酒的杯子又移向竹间。殷勤地将寄托的情谊托付给高士,希望他不要因白发而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君:指征召的朋友或知己。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
- 笠泽:地名,指笠泽地区,可能有高僧居住。
- 高士:指品德高尚的士人或知名文人。
- 白发:比喻年老。
典故解析:
- 会稽:古代名山,因其风景名胜而著称,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
- 高士:常被用来称赞那些志趣高远的文人或隐士,代表着一种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郯韶,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然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擅长律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际,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清秋的景象和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律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清新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描绘了征君久居室内的孤独与秋季的清朗,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随后转向高士和僧人的提及,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精神寄托。诗中“新月忽从溪上出”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月光洒落在溪面,似乎在诉说着梦幻般的情感。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对友人寄托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不要因年岁渐长而感到愁苦。这一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友人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君一月不出屋:征君久闭门,暗示其孤独。
- 客来喜值清秋时:客人来访,正值清秋,增添了诗人的喜悦。
- 会稽录事应当别:提及要分别的官员,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感。
- 笠泽高僧定赋诗:暗示高僧的智慧,可能会有诗作的传递。
- 新月忽从溪上出:描绘如梦似幻的美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 清尊还向竹间移:酒杯移到竹林,体现出宁静的生活情趣。
- 殷勤持寄于高士:表达对高士的托付,传递情感。
- 切莫愁吟两鬓丝:劝告勿因年老而忧虑,传达关心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月”和“清尊”,形成美的对称。
- 意象:用新月、竹间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氛围。
- 比喻:将“白发”作为衰老的象征,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竹间:代表清雅的生活情趣与隐逸的理想。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征君”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或知己
- C. 高士
-
诗中“新月”象征什么?
- A. 过去
- B. 未来的希望
- C. 年龄的增长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喜悦与关心
- C.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律诗二首奉寄玉山》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际关系中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