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白话文翻译:
我看到一百多只狗,每只狗的毛发都是蓬松的。
躺着的狗就自己躺着,走动的狗就自己走动。
我扔了一块骨头,狗们争着吵嚷。
这都是因为骨头太少,狗太多,分配不公。
注释:
- 鬇鬡:形容狗毛蓬松的样子。
- 渠:指代“它们”,这里用来指代狗。
- 啀喍:争吵、争夺的声音。
- 良由:正因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体现了社会中的竞争与不平等。诗中通过狗的争斗隐喻了人间的争夺与分配不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寒山,唐代诗人,隐士,常常在山中吟咏,作品多以自然景象和世态人情为主题,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禅意。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和竞争激烈的唐代,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残酷和资源短缺带来的争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三百三首 其五十八》以狗为题,表面上似乎是在描绘一群狗争食的场面,实际上却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的竞争与不公。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狗的状态,展示了它们的生活状态,既有生动的描写,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投掷骨头引发狗的争斗,暗喻人们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为了生存所展开的争斗,体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竞争心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狗的观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尤其是“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一句,直接道出社会竞争中的不平等,令人深思。诗人在描写具体事物的同时,将其升华至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见百十狗:诗人通过“我见”直接引入场景,带有亲身观感,增强了生动性。
- 个个毛鬇鬡:形容这些狗的外貌,强调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表现狗的自我状态,生动展现它们的生活习性。
- 投之一块骨:引入冲突的起因,简单而富有张力。
- 相与啀喍争:强调争斗的激烈,传达出竞争的本质。
-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揭示了争斗背后的社会现实,深刻而具批判性。
修辞手法:
- 拟人:狗被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其行为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狗的争斗隐喻人类社会中的竞争与不平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反映社会竞争与资源分配的不公,表现人性中的贪婪和争斗,从而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狗:象征人性中的本能与贪婪。
- 骨头:象征资源,体现社会竞争的核心。
- 争斗:象征着社会中的不公平与竞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 A. 猫
- B. 狗
- C. 鸟
-
诗中提到的“骨头”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食物
-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和谐
- B. 竞争与不平等
- C. 自然风光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反映孤独与思乡之情。
- 《登高》(杜甫):描绘人生苦难与社会现实。
诗词对比:
- 《黄鹤楼》(崔颢)与本诗都反映了对社会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对历史的感慨,而本诗则关注于当下的竞争与不平等。
参考资料:
- 《寒山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