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岸
作者: 韩偓 〔唐代〕
揭起青篷上岸头,
野花和雨冷修修。
春江一夜无波浪,
校得行人分外愁。
白话文翻译:
将青色的篷布揭起,走到岸边,
野花和细雨交织,显得格外寒冷。
春天的江面一夜之间没有波浪,
让行人更加感到惆怅愁苦。
注释:
- 青篷:指青色的船篷,古代乘船时用来遮挡阳光或雨水的布。
- 修修:形容细雨和微风,显得清冷。
- 校得:这里的“校”是指比较、感受的意思。
- 分外愁:形容愁苦的感觉更加加强,愁得特别深。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春江”和“行人”的意象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89年-约850年),字君平,号白云,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居于江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晚岸》写于春天江边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春江夜晚的静谧与孤独,以及对行人的惆怅感受,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晚岸》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五言绝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夜江边的景象和行人的愁苦。首句“揭起青篷上岸头”,用“揭起”一词,给人以动感,仿佛是诗人刚刚到达岸边,带着些许期待与好奇。而接下来的“野花和雨冷修修”则迅速将气氛转向冷清,细雨与野花的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暗含了凄凉的情绪。
诗的第三句“春江一夜无波浪”,在春天的夜晚,江水平静,没有波浪,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感觉。最后一句“校得行人分外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行人在这样静谧的环境中,愁苦的心情愈加明显。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交融,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揭起青篷上岸头:描写了诗人刚刚抵达岸边,充满了对新景的期待。
- 野花和雨冷修修:描绘了岸边的自然景象,突显了气候的寒冷与湿润,给予诗人一种不安的情绪。
- 春江一夜无波浪:暗示了夜晚的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又透出了一种孤独。
- 校得行人分外愁:通过对比,行人感受到的愁苦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意象的对比来增强情感。
- 拟人:细雨和野花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行人在春江夜晚的孤独与惆怅,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篷:象征着旅途与流浪,隐喻人生的无常。
- 野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韧性。
- 春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行人:象征着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篷”指的是: A. 船上的篷布
B. 伞
C. 房屋的顶
D. 车的篷布 -
“春江一夜无波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宁静与孤独
C. 快乐
D. 激动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夜江边的美景与情感。
- 《夜泊牛头》:李白的作品,表现孤独与思乡。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晚岸》:两者都描绘了江边的夜景,但《春江花月夜》更加强调了月亮与花的美丽,而《晚岸》则突出了行人的孤独与愁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