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二首》

时间: 2025-01-11 10:19:44

山下惊天动地雷,山头听得以婴孩。

几回看尽人间世,只好登高莫下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二首
作者: 黎廷瑞

山下惊天动地雷,
山头听得以婴孩。
几回看尽人间世,
只好登高莫下来。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下,雷声轰鸣,震动天地;
在山头,听到像婴儿般的啼哭。
多少次看尽人间的种种世态,
不如高高在上,永不下来。

注释:

  • 惊天动地雷:形容雷声巨大,能够震撼天地。
  • 婴孩:此处比喻山头传来的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形象生动。
  • 看尽人间世:经历了很多世事,感受到人间的复杂与无奈。
  • 登高莫下来: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厌倦,选择远离纷扰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中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时节,可能是重阳节(九月九日),作者通过登高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喧嚣世事的逃避。

诗歌鉴赏:

《九日二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首句“山下惊天动地雷”,描绘了一幅震撼的自然景象,仿佛在提醒人们自然界的力量。接着“山头听得以婴孩”,将雷声与婴儿的啼哭相提并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声音的敏感与独特的感知。这种对比不仅使诗句生动,也暗示了人间的复杂与简单。

后两句“几回看尽人间世,只好登高莫下来”,则更为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对人世繁华的厌倦和对高处宁静的向往。诗人在看尽人间百态后,选择登高而不愿再回到世俗的纷扰之中,这种情感在诗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与哲学思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下惊天动地雷:山下的雷声震耳欲聋,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2. 山头听得以婴孩:在山头远远传来的声音,像是婴孩的哭声,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纯真。
  3. 几回看尽人间世:诗人经历过许多世事,感受到人间的纷繁复杂。
  4. 只好登高莫下来:选择远离这些纷扰,不愿再回到人间的尘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雷声比作婴儿的哭声,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比:山下的雷声与山头的宁静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夸张:用“惊天动地”形容雷声,增强了自然的震撼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世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高处宁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和超脱,代表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震撼,同时也暗示着人世的变化与无常。
  • 婴孩:象征纯真与脆弱,反映了生命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下惊天动地雷”的意思是: A. 雷声很小
    B. 雷声震动天地
    C. 雷声令人愉悦

  2. 作者写“几回看尽人间世”的用意是: A. 想回忆过去
    B. 表达对世事的厌倦
    C. 渴望人世繁华

  3. “只好登高莫下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想要攀登高峰
    B. 对世事的逃避与超脱
    C. 希望在人间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黎廷瑞的《九日二首》都表现了对登高的向往,但杜甫更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而黎廷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