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适赠道友》
时间: 2025-04-28 09:0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适赠道友
白居易
褐绫袍厚暖,卧盖行坐披。
紫毡履宽稳,蹇步颇相宜。
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
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三适今为一,怡怡复熙熙。
禅那不动处,混沌未凿时。
此固不可说,为君强言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与好友的交流中,感受到一种身心俱适的状态。诗中提到,穿着厚厚的褐色绫袍,既可以卧也可以行,感到温暖舒适;穿着紫色的毡鞋,走路时稳当而自如。脚已经忘记了鞋子,身体也已忘却了衣服,更何况我的心灵也感到适意,完全忘却了对与错。三种适意如今合而为一,心情愉悦而宁静。此时的禅境是无动的,犹如混沌未开辟之时。这种境界是难以言说的,然而为了你我还是强行表达。
注释:
- 褐绫袍:用褐色丝绸制成的袍子,厚重且保暖。
- 紫毡履:紫色的毡鞋,舒适稳固。
- 蹇步:蹇,行走不便的样子;此处指走路稳当。
- 适:舒适、适宜。
- 禅那:禅宗中指一种安静、无动的状态。
- 混沌:指未开化的状态,象征一种原始的、无形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歌反映社会生活著称,作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尤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知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友人可能是指道教或佛教的朋友,表达了他对人生、友谊以及内心宁静的向往。它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诗歌鉴赏:
《三适赠道友》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的“褐绫袍”和“紫毡履”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描述,更象征着一种生活的舒适与自在。通过对衣着的描写,白居易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现了他对物质束缚的淡然态度。
诗中提到“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显示出一种对外在事物的超然,强调了内心的自在与恬淡。这样的状态让诗人忘却了对与错,表达出一种无我、无执的境界——这恰是许多哲学和宗教所追求的理想。
最后几句“禅那不动处,混沌未凿时”,更是将这一境界推向了哲学的高度,暗示未开化的状态是最为纯粹的。全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白居易在艺术与哲学上的成熟,值得深思与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具体的衣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温暖与舒适,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 第二联进一步深化“适”的含义,强调在这样的状态下,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忘却。
- 第三联表现出一种超越对立的境界,既忘却外在的束缚,也超越了内心的纷扰。
- 结尾两句则引入哲学思考,探讨存在的本质,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无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物和鞋子作为对比,象征心灵的自由与束缚。
- 对仗:如“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适”的反复使用,强调了诗人对自在状态的追求。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褐绫袍:象征温暖、舒适的生活状态。
- 紫毡履:代表稳重与安定,体现生活的稳妥。
- 禅那:指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安定,体现哲学的追求。
- 混沌:象征未开化的原始状态,暗示一种纯粹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褐绫袍”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富贵
C. 贫穷
D. 严寒 -
“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 A. 忘却烦恼
B. 只在意外物
C. 追求名利
D. 对生活的厌倦 -
诗的最后提到的“混沌”主要指什么? A. 复杂的社会
B. 未开化的状态
C. 忙碌的生活
D. 物质的丰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友人》王维
诗词对比: 在白居易的《三适赠道友》中,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李白的《静夜思》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各有侧重,前者更关注哲学思考,后者则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