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

时间: 2025-04-28 20:17:48

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

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

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

解鞍聊为赋,去不岁登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
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
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解鞍聊为赋,去不岁登临。

白话文翻译:

这位长老与世无争,诗情突然涌现。敲门时稳重地写下字句,轻轻一弹指便流露出真心。松竹间藏有幽深的讨论,溪山则助我吟咏苦句。解下马鞍闲聊赋诗,离去时已是岁月登临。

注释:

  • 诸缘薄:诸多缘分稀薄,指与世俗的羁绊不多。
  • 诗情忽漫深:诗情突然间变得深邃。
  • 敲门移稳字:敲门时稳重地写字,暗示写作的严谨态度。
  • 弹指得真心:轻轻一弹指,便能感受到真诚的心意。
  • 松竹藏幽讨:松竹之地隐藏着深邃的讨论。
  • 溪山助苦吟:溪流和山峦帮助我进行苦吟。
  • 解鞍聊为赋:放下马鞍,闲谈赋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松竹”“溪山”等意象,表现了自然景色对诗人的影响,体现了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宋代诗人,字子明,号天隐,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登普宁寺,诗人借助寺庙的清幽环境,思考人生,抒发诗情。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毛滂的《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此老诸缘薄”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态度,而随后的“诗情忽漫深”则透露出他在此处灵感的突然涌现,暗示了自然景色对创作的激发作用。

“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写作时的认真态度,也体现了对真诚情感的追求。松竹和溪山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最后的“解鞍聊为赋,去不岁登临”,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短暂停留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静谧环境中与自然对话的心灵状态。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诗意的升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老诸缘薄:表明长老的生活境界与世无争。
    • 诗情忽漫深:瞬间的灵感与深邃的诗意。
    • 敲门移稳字:写作的稳重与严谨。
    • 弹指得真心:轻松自然中流露的真实情感。
    • 松竹藏幽讨:自然中隐藏的深刻思考。
    • 溪山助苦吟:自然景色激发的创作灵感。
    • 解鞍聊为赋:放下负担,享受创作的乐趣。
    • 去不岁登临:对离去的感慨与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自然景色比作心灵的寄托。
    • 拟人:松竹与溪山仿佛与人对话。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淡泊与追求真情的心路历程。

意象分析:

  • 松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隐喻诗人的志向。
  • 溪山:代表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马鞍:象征旅途与负担,解鞍代表放松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敲门移稳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 A. 随意
    • B. 认真
    • C. 疏忽
    • D. 忘我
  2. 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

    • A. 生活的忙碌
    • B. 自然的美好
    • C. 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D. 对世俗的追求
  3. “岁寒庵”象征着:

    • A. 暖和的环境
    • B. 诗人内心的宁静
    • C. 繁华的市区
    • D. 繁茂的森林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毛滂的作品,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但王维更注重画面感,而毛滂则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毛滂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毛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