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意一徐枢二首》

时间: 2025-01-11 01:39:30

长公宿草几番春,犹幸天留一颍滨。

士欲捧盘定盟主,上看折槛记忠臣。

翟门昔有张罗叹,徐墓今无挂剑人。

夫子雅言武公谑,寻思一一可书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意一徐枢二首
长公宿草几番春,犹幸天留一颍滨。
士欲捧盘定盟主,上看折槛记忠臣。
翟门昔有张罗叹,徐墓今无挂剑人。
夫子雅言武公谑,寻思一一可书绅。

白话文翻译

挽意一徐枢二首
长公在草地上度过了多少个春天,幸好上天让他留在了颍滨。
士人想要捧着酒盘来确立盟主,抬头看那折断的栏杆,铭记忠臣的事迹。
翟门曾经有张罗的叹息,而徐墓如今却没有挂剑的人。
夫子雅言武公开玩笑,细想一下这些都可以写成文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公:指长公子,可能是指某位名士。
  • 颍滨:指颍水边,地名。
  • :士人,指有志之士或读书人。
  • 捧盘:捧着酒盘,表示宴请或庆祝。
  • 折槛:折断的栏杆,象征忠诚和牺牲。
  • 翟门:指古代的某个地方,可能是指某位名人的故乡。
  • 徐墓:指徐枢的墓,意指对其的怀念。
  • 夫子:孔子,古代的伟大思想家。

典故解析

  • 张罗:可能指古代的某位贤人,他的感慨与对忠诚的诉说。
  • 徐枢: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以忠贞不渝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5-1269),字仲华,号石林,南宋诗人,兼任官职。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风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徐枢的悼念,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挽意一徐枢二首》通过对徐枢的追思,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敬仰之情。诗中采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与感伤的情绪。开头“长公宿草几番春”引入徐枢的生平,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追忆。接着提到“士欲捧盘定盟主”,不仅是对士人理想的描绘,也暗含对忠诚的呼唤和渴望。

在后文中提到“翟门昔有张罗叹”,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变迁感,徐墓如今无人挂剑,反映出对忠诚的遗憾和对英雄的哀悼。最后一句“寻思一一可书绅”则点出诗人对历史和忠臣的深刻思考,暗示着忠诚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影响。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蕴丰富,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诚的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公宿草几番春:指长公子在草地上度过多少个春天,表达对其一生的追溯。
  2. 犹幸天留一颍滨:表达对他仍在颍滨的欣慰,传达对他历史地位的肯定。
  3. 士欲捧盘定盟主:士人渴望通过饮宴来确定盟约,展现了忠贞的情感。
  4. 上看折槛记忠臣:抬头望去,折断的栏杆象征忠臣的牺牲与奉献。
  5. 翟门昔有张罗叹:提到古代有张罗的叹息,反映对历史的怀念。
  6. 徐墓今无挂剑人:徐枢的墓前无人再挂剑,表现对忠诚的遗憾。
  7. 夫子雅言武公谑:夫子以雅言轻松谈论武公,暗示对忠诚的轻视与渴望。
  8. 寻思一一可书绅:最后总结,深思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写成文章。

修辞手法

  • 比喻:折槛象征忠臣的牺牲。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忠诚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和对理想士人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情感的倾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公: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 颍滨:历史的见证,传承忠诚的精神。
  • 折槛:忠臣的牺牲与忠诚的象征。
  • :象征武士的忠诚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公”指的是哪个身份?
    A. 皇帝
    B. 长公子
    C. 士人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颍滨”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答案:A

  3. “徐墓今无挂剑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忠诚的怀念
    B. 对战争的渴望
    C.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与思考。
  • 陶渊明《归园田居》:展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坚持。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与刘克庄的《挽意一徐枢二首》: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民生的描绘,后者则聚焦于历史人物的忠诚与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