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时间: 2025-01-10 23:09:06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子论诗谁似公,
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
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
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
虚唱歌词满六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七位诗人中,谁能比得上您呢?曹操和刘备的才能也必须在您的指挥之下。荐衡(荐举人才的意思)过去曾经懂得文采的选拔,如今乞火(借火比喻助力)的人却无人能比蒯通那样出众。北极的楼台上,长久地挂着梦想;西江的波浪,远远地吞没着天空。可怜我的故乡,距离我有三千里远,而我只能在这里虚唱着歌词,充盈着六宫(古代宫廷)。

注释:

  • 七子:指代七位著名的诗人。
  •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 荐衡:古代用于荐举人才的方式。
  • 乞火:借火,借助他人之力。
  • 蒯通:春秋时期的名士,以机智著称。
  • 北极楼台:象征理想和梦想。
  • 西江波浪:象征遥远的理想和无尽的思念。
  • 故国三千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杜牧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牧与友人张祜的交往之际,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以及对故国的怀念。

诗歌鉴赏:

杜牧的《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是一首抒情诗,透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开头即以“七子论诗谁似公”引入,表现出对张祜才华的赞赏,紧接着提到曹操和刘备,暗示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也未必能超越张祜的才情。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荐衡与蒯通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现状的无奈。杜牧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示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并借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北极楼台象征着梦想的追求,而西江波浪则象征着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可怜故国三千里”更是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而动人。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无限思念,节奏感和韵律感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七子论诗谁似公”:开篇点出七位诗人,询问谁能比得上张祜。
    • “曹刘须在指挥中”:提到历史名将曹操与刘备,暗指他们虽伟大,但仍需他人指导。
    • “荐衡昔日知文举”:提到荐衡,表达对古人选才的赞赏。
    • “乞火无人作蒯通”:乞火指求助,但无人能及蒯通的聪慧。
    • “北极楼台长挂梦”:北极楼台象征理想与梦想的寄托。
    • “西江波浪远吞空”:西江波浪象征遥远的思念和无尽的空虚。
    • “可怜故国三千里”: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虚唱歌词满六宫”:表达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北极楼台”与“西江波浪”。
    • 比喻:将故乡比作遥远的三千里,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杜牧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七子:象征诗人的才华与地位。
    • 曹刘:代表英雄,暗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荐衡与蒯通:象征人才的选拔与智慧。
    • 北极楼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西江波浪:代表远方的思念与孤独。
    • 故国三千里:象征对故乡的怀念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子”指的是哪些人? A. 七位著名将领
    B. 七位著名诗人
    C. 七位历史人物
    D. 七位文人

  2. “乞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乞求财富
    B. 借助他人之力
    C. 寻求名声
    D. 追求理想

  3. 诗中描述的“北极楼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的无奈
    B. 理想与梦想
    C. 思念故乡
    D. 忘却过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牧的《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杜牧的诗更多地侧重于对友人的赞美与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饮酒抒发对人生的豁达与追求。两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