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时间: 2025-01-26 00:5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自述自己在太原生活的平庸与卑微,时常遭遇恩宠不顺,像是洗去泥污一般。他虽然身处某个地方,却希望为朝廷出力。自己在朝廷中屡次上章,愚笨得不合时宜。圣人高明,宽容而不让人死亡;皇帝的旨意让他停止了舍人职务,而鱼书则让他免去了刺史的职位。他心中对荣辱的感受已经平静,随顺着自己的行止。自我拥有这样的心情,已然十年。余杭是个著名的郡城,城郭临近江水,想起海门山,潮声如入耳畔。往昔在贞元末年,我曾在此游历,十分欣赏太守的尊贵,也知道那里的鱼酒美味。因为对江海的热爱,我常常羡慕沧浪水。我本打算拂衣而行,何况现在我有了俸禄与地位。青山连绵,白日的烟尘升起。东道不通,便改道南行。从秦朝穷尽楚越,浩浩荡荡五千里。听说有贤良的主人,对山水的爱好颇多。这趟旅程非常惬意,所经历的良好景致可以铭记。我策马渡过蓝溪,胜游从此开始。
注释:
- 太原:指的是山西省的太原市,白居易的故乡。
- 庸且鄙:指自己平庸而低贱。
- 不次恩:指没有得到应有的恩宠。
- 洗拔出泥滓:形容洗去污浊,恢复清白。
- 伏阁三上章:指在朝廷上屡次上奏,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 优贷容不死:圣人宽容,给予不让人死的机会。
- 凤诏停舍人:指皇帝的命令,停止了他的舍人职务。
- 冥怀齐宠辱:内心对于荣辱的看法已经平和。
- 馀杭:指的是余杭,位于浙江省,是个著名的地方。
- 潮声来入耳:形容潮水声如同耳边传来,生动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政治与文学创作,主张“诗言志”,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途中。诗人回顾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不仅描绘了沿途的山水景色,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从太原出发,途经蓝溪,前往杭州的旅程,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白居易自谦地描述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官位,但依旧平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流露出一丝不满与无奈。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描绘了余杭的美丽风光,表现出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潮声来入耳”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仕途的思考。
诗的结尾,白居易表示此次旅程带给他的惬意与愉悦,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自我反思与情感表达的体现,展现了白居易的诗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开篇自述,强调自己的平凡与卑微。
-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感叹自己未能得到应有的恩宠,渴望能洗净污垢。
-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虽然身在官位,仍希望能为朝廷出力。
- 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屡次上奏,屡屡被忽视,感到愚笨。
-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赞美圣人的宽容与明智。
-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皇帝的命令让他停止了舍人职务。
-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内心平和,随顺自然的变化。
-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表示自己内心的宁静已持续十年。
-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描绘余杭的美丽地理位置。
-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想起海门山的潮声,生动形象。
-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回忆过去在此游历的经历。
-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对太守的尊贵与当地美食的赞赏。
-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因对江海的热爱而羡慕沧浪水。
-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打算隐退,现今则有了官位。
-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描绘青山的景色与白日的烟雾。
-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因道路不通,改道南行。
-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历史悠久,壮丽的河山。
-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听说有贤良的主人,山水美好。
-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此次行程感到非常惬意。
-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最后策马渡过蓝溪,旅程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洗拔出泥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清白与恢复。
- 拟人:如“潮声来入耳”,使自然景象具有生命感。
- 对仗:如“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仕途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他在仕途与自然之间的内心挣扎与和解,传递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情感基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溪:象征自然美景,代表了诗人向往的自由与宁静。
- 青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代表着诗人心中的向往。
- 潮声:象征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节奏,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自谦的表述是哪一句?
- A. “老逢不次恩”
- B. “青山峰峦接”
- C. “策马度蓝溪”
-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 A. 太原
- B. 杭州
- C. 余杭
-
诗人对于江海的态度是?
- A. 厌恶
- B. 羡慕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与王维《鹿柴》对比:
- 白居易的诗更加关注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自然相结合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一种禅意与孤寂的自然美。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异。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