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11 10:11:18

青春欲暮。

柳下将飞絮。

月到阶前梅子树。

啼得杜鹃飞去。

人归不掩朱门。

一成过了黄昏。

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青春欲暮。柳下将飞絮。月到阶前梅子树。啼得杜鹃飞去。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

白话文翻译:

青春即将逝去,柳树下的飞絮飘荡。月光洒在阶前的梅子树上,杜鹃鸟鸣叫着飞走了。归来的人没有关上朱红色的门,时光已经过去了黄昏。只有窗前的红蜡烛在闪烁,照得人心中依然销魂。

注释:

  • 青春欲暮:青春即将过去。
  • 柳下将飞絮:在柳树下,飘飞的柳絮。
  • 月到阶前梅子树:月光照射在阶前的梅子树上。
  • 啼得杜鹃飞去:杜鹃鸟叫声响起,随即飞走。
  • 人归不掩朱门:归来的人没有关上红色的门。
  • 一成过了黄昏:时光已经过去了黄昏。
  • 只有琐窗红蜡:只有窗前的红蜡烛。
  • 照人犹自销魂:烛光照在身上,令人心神恍惚。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代诗歌中,杜鹃常常与离别和哀愁相联系,象征着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 朱门:古代富贵人家的门,象征着繁华与热闹,归来却未关上,暗示着孤独和对往日繁华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仲明,号梅子,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情感细腻,常以清新自然的描写见长。周紫芝在政治上并不显赫,但其文学成就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周紫芝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流逝青春的感慨以及对于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青春逝去的惆怅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在诗的开头,"青春欲暮"以直接的方式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柳下飞絮和梅子树的细致描绘,仿佛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杜鹃的啼叫声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对失去的无奈。

“人归不掩朱门”一句,隐含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朱门的未关不仅象征着归属感的缺失,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红蜡烛的光辉照耀下,人们的心灵依然被往昔的情感所牵绊,令人销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又深入探讨了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春欲暮:直接传达了时间的流逝。
  2. 柳下将飞絮:柳絮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3. 月到阶前梅子树:月光映照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诗的氛围。
  4. 啼得杜鹃飞去:杜鹃的啼叫引发了对离别的思考。
  5. 人归不掩朱门:每个人的归来却缺少了归属感。
  6. 一成过了黄昏: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
  7. 只有琐窗红蜡:烛光象征着温暖但又显得孤独。
  8. 照人犹自销魂:让人沉浸在对往昔的怀念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短暂的飞絮,映射了人生的无常。
  • 拟人:杜鹃的啼叫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2. :代表柔情和生命的脆弱。
  3.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4. 杜鹃:与离别、哀伤相关,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5. 红蜡烛:象征着温暖的陪伴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平乐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周紫芝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鸟是?

    • A. 燕子
    • B. 杜鹃
    • C. 喜鹊
    • D. 乌鸦
  3. "朱门"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
    • C. 自由
    • D.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周紫芝与李清照的作品对比: 周紫芝的《清平乐》着重表现了对青春流逝的惆怅,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细微变化,虽然二者都探讨了时间和情感的主题,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周紫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