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其一 与王丰父、郑曼卿兄弟嵩山道中》
时间: 2025-01-26 07:10: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其一 与王丰父、郑曼卿兄弟嵩山道中
月在两山间,人在空明里。
山色碧于天,月色光于水。
心闲物物幽,心动尘尘起。
莫向动中来,长愿闲如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嵩山道中,月亮悬挂在两座山之间,人在这种清明的环境中。山的颜色比天空还要碧绿,月光在水面上闪耀得更加明亮。心情悠闲,周围的事物显得幽静,但心一旦有所动荡,尘世的纷扰便随之而起。希望不要向那些动荡的事情靠近,愿意永远保持这种闲适的状态。
注释:
- 生查子:一种词牌名,古代词的一种格式。
- 空明:指清澈明亮的状态。
- 碧于天:形容山的颜色比天空更加碧绿。
- 光于水:形容月光在水面上显得更加明亮。
- 尘尘:指世俗的纷扰与杂念。
典故解析:
“嵩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历史悠久,是道教和儒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诗中通过描绘月亮与山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子諲,号君平,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常体现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其诗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嵩山期间,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宋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士人多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生查子 其一》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的词作。诗人在描绘嵩山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首句“月在两山间,人在空明里”,为整首词定下了清新明亮的基调,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紧接着,山色的“碧于天”和月色的“光于水”则进一步丰富了自然的色彩,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心闲物物幽,心动尘尘起”则是诗的情感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珍视。尽管周围环境美丽,但心中若有烦扰,便会打破这份宁静。最后一句“莫向动中来,长愿闲如此”则是诗人对动荡生活的拒绝,倾诉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通过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在两山间:月亮挂在两座山之间,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之美。
- 人在空明里:人在清明的环境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山色碧于天:山的颜色比天空还要深邃,强调了山的美丽。
- 月色光于水:月光在水面上显得更加闪耀,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动人之处。
- 心闲物物幽:心情悠闲,周围事物显得幽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心动尘尘起:心一旦动荡,尘世的纷扰便随之而起,表达了对心境的思考。
- 莫向动中来:希望不要向纷扰的事物靠近,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长愿闲如此:愿意永远保持这样的闲适状态,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在两山间”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山色碧于天,月色光于水”,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排比:通过“心闲物物幽,心动尘尘起”展现内心的平静与动荡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他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清明与宁静。
- 山:象征稳重与自然之美。
- 水:象征流动性和变化。
- 心:象征内心的平静与烦躁。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元素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
诗人希望保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
B. 闲适
C. 动荡 -
“心动尘尘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烦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亮与孤独的情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苏轼《水调歌头》:在月亮的背景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同样有着悠远的哲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三位诗人都在月亮的意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又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大观》
这些参考书目可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