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

时间: 2025-01-25 23:45:22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

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
作者: 皮日休〔唐代〕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
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的客人在地炉旁,燃烧的柴火如同阳光般明亮。
松树的树脂像流水般流淌,杉树的果实犹如珍珠般闪耀。
火焰的响声误打扰了宁静,火焰仿佛彗星般飞舞。
旁边的温暖白酒,使我不知不觉地感到冰雪低垂。

注释

  • 山客:山中旅客,指诗中的樵人。
  • 地炉:指地面上的火炉。
  • 然薪:燃烧的柴薪。
  • 松膏:松树的树脂。
  • 滫瀡:流动的水,形容松膏流动的状态。
  • 杉子:杉树的果实。
  • 珠玑:指珍珠和美玉,形容杉子璀璨。
  • 响误:火焰燃烧时发出的声响。
  • 击刺:指火焰的闪烁声。
  • 焰疑:形容火焰的样子。
  • 彗孛:指彗星和流星,形容火焰飞舞的姿态。
  • 傍边:旁边。
  • 暖白酒:温热的白酒。
  • 不觉:不知不觉。
  • 瀑冰垂:形容冰雪的沉重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883),字季常,号澄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生于一个文人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皮日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著称,崇尚道家思想,常以自然为题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山林资源丰富,樵人们在山中砍柴生火,展现了那一时代的乡村生活场景。皮日休通过描写樵火,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樵人在山中生火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开头两句“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以生动的比喻将火焰与阳光相提并论,生动地描绘出火焰的明亮与温暖。接下来的句子“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则通过自然的细节展现出生活的美好,将松脂和杉子比作流动的水和珍贵的珠宝,暗示自然界的丰饶与美丽。

第三、四句“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则通过火焰的声响和形态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火焰的舞动与声响似乎在打破周围的宁静。而最后一句“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则将温暖的酒与寒冷的冰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在温暖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忘却外界的严寒,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温情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客地炉里:描绘樵人在炉边生火的情景。
  2. 然薪如阳辉:柴火燃烧发出的光亮如同阳光般耀眼。
  3. 松膏作滫瀡:松树的树脂流动如水。
  4. 杉子为珠玑:杉树的果实如同珠宝般闪耀。
  5. 响误击刺闹:火焰的声响打扰了宁静。
  6. 焰疑彗孛飞:火焰的形状像彗星在空中飞舞。
  7. 傍边暖白酒:旁边有温暖的白酒。
  8. 不觉瀑冰垂:不知不觉中感到冰雪的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焰比作阳光,增强了火焰的明亮感。
  • 夸张:将火焰比作彗星,突出其动态美。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樵火: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与共生,代表着温暖与生活的希望。
  • 松膏与杉子:象征自然的丰饶与美丽。
  • 酒与冰:温暖与寒冷的对比,表现生活的多样性与深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然薪如阳辉”中的“阳辉”比喻什么? A. 太阳的光辉
    B. 明亮的水面
    C. 繁星的闪烁

  2. 诗中提到的“松膏”代表什么? A. 火焰
    B. 树脂
    C. 酒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A. 冷漠
    B. 满足与享受
    C.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月下独酌》 - 李白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樵火》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享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