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望华山》
时间: 2025-01-11 05:2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门望华山
作者:刘长卿 〔唐代〕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中,我仰望着华山,三座峰峦直插云天。
夏日的云彩延绵百里,层层叠叠遥相连绵。
雷雨在山腰间翻飞,阳光却照耀在山顶。
翠微关就在眼前,瀑布悬挂在树梢之间。
我喜爱这山的众多美景,能让我向西方眺望。
徘徊之间忘却了天色渐暗,眼前的景象如烟雾般浩渺。
曾经我在晨光里听到百灵鸟的歌唱,也曾听闻众仙汇聚的声音。
琼浆不是轻易可以品尝的,毛女的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
仿佛此刻我仍在回想,幽幽约定似就在眼前。
金色的天空中有青色的庙宇,松柏在苍翠中静隐。
注释
- 华山: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位于陕西省。
- 翠微关:指华山的一个关口,近似于关口的绿色山景。
- 毛女:传说中的神女,常与仙界有关。
- 琼浆:美酒的代称,常指神仙所饮之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左拾遗,以诗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体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刘长卿游览华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关门望华山》以华山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中开篇即以“客路瞻太华”点题,表明了作者身处旅途,借景抒情。三峰高耸入云,展现华山的雄伟与险峻,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夏云的辽阔和雷雨的激烈,体现了自然的变化莫测和气象的壮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感受与思考。他欣赏这众多的美景,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深邃。通过描绘仙境与美酒,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路瞻太华:在旅途中仰望华山,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心情。
- 三峰高际天:描写华山的三座峰峦,形象生动,突显其高大。
- 夏云亘百里:夏日的云彩延绵,营造出宽广的视觉效果。
- 雷雨飞半腹:雷雨在山腰翻飞,表现自然的力量。
- 太阳在其巅:阳光照耀山顶,形成鲜明对比。
- 翠微关上近:翠微关就在眼前,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 瀑布林梢悬:瀑布从树梢悬挂而下,画面优美。
- 爱此众容秀:表达了对华山众多美景的喜爱。
- 能令西望偏:美景使人不由自主向西眺望。
- 徘徊忘暝色:在景色中流连忘返,忘却了天色渐暗。
- 泱漭成阴烟:广阔的景象如烟雾般朦胧。
- 曾是朝百灵:回忆起清晨百灵鸟的歌唱。
- 亦闻会群仙:也听闻到群仙的相聚,增添神秘感。
- 琼浆岂易挹:美酒难以轻易品尝,象征珍贵。
- 毛女非空传:毛女的传说并非虚构,有实质意义。
- 仿佛仍伫想:仿佛仍在思索,意境深远。
- 幽期如眼前:幽静的约定似乎就在眼前。
- 金天有青庙:金色的天空中有青色庙宇,增强意象的美感。
- 松柏隐苍然:松柏青翠,给人以宁静感。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夏云亘百里”形象生动,“徘徊忘暝色”则体现了诗人的沉醉之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山:象征壮丽与险峻,代表自然力量。
- 夏云:象征辽阔与变化,反映出自然的动态。
- 瀑布:象征清澈与灵动,展现自然的美。
- 琼浆:象征美好与珍贵,代表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山”是哪个省的名山?
- A. 陕西
- B. 四川
- C. 山西
-
诗中描写的“夏云”有什么特点?
- A. 细腻
- B. 辽阔
- C. 阴暗
-
诗中“琼浆”代表什么?
- A. 普通酒水
- B. 美酒
- C. 生活琐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山河,表达了壮志与豪情。
- 李白《庐山谣》:以更为自由奔放的笔调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