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桥》

时间: 2025-04-28 17:36:16

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桥
陆游 〔宋代〕
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村路刚刚晴天,雪化成泥的情景,经过几天没有走到的小桥附近。走出门时,突然感觉春天的气息已然提前到来,柳树的嫩黄已经映染在溪水上。

注释:

  • 村路:乡村的小路。
  • 初晴:刚刚放晴。
  • 雪作泥:雪融化后变成泥。
  • 经旬:经过了十天(旬为十天)。
  • 小桥西:小桥的西边。
  • 顿觉:突然感觉。
  • 春来早:春天来得很早。
  • 柳染轻黄:柳树的嫩芽染上了淡淡的黄色。
  • 蘸溪:轻轻触碰到溪水。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柳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春天、柔情和生机。柳树与溪水的结合,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擅长诗、词、文,作品数量庞大,情感真挚,风格多样。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生机的感慨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对春天的喜悦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柳桥》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诗,虽然字数不多,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开篇用“村路初晴雪作泥”描绘了春天初到的情景,雪融化后,小路变得泥泞。这里的“初晴”暗示了冬季的结束,春天的来临。而“经旬不到小桥西”则传达出一种对宁静乡村生活的思念,诗人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走到那条小桥的西边,增添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接下来的“出门顿觉春来早”,则是诗人突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欣喜与惊讶。春天的气息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让人错以为它早已到来。最后一句“柳染轻黄已蘸溪”,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柳树的嫩芽已然染上了春色,仿佛在向溪水倾诉着春天的秘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气息传递给读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思念,既有自然的美,又有生活的哲思,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村路初晴雪作泥:描述了刚刚放晴的村路,雪融化后变成泥,展现了春天的到来。
  2. 经旬不到小桥西:表明诗人已经很久没有走到小桥的西边,传达出一种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3. 出门顿觉春来早:走出门时,突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现出惊喜和愉悦。
  4. 柳染轻黄已蘸溪:柳树的嫩芽已经染上了淡淡的黄色,仿佛在溪水上轻轻涂抹,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比喻为“顿觉春来早”,形象生动。
  • 拟人:柳树“染轻黄”,赋予了柳树生命与情感。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到来、乡村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春天、柔情和生命力,代表着希望与生机。
  •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命,承载着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雪作泥”是指什么?

    • A. 雪落在地上
    • B. 雪融化后变成泥
    • C. 雪在空中飞舞
    • D. 雪覆盖了小桥
  2.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__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小桥”是诗人常去的地方。(对/错)

答案:

  1. B
  2.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孟浩然
    • 陆游的《柳桥》描绘了乡村的初春,而孟浩然的《春晓》则更加直接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两者都体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陆游更注重于细腻的场景描写,而孟浩然则更强调春天的整体氛围。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