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二
晓发城西道,灵车望更遥。
春风空鲁馆,明月断秦箫。
尘入罗衣暗,香随玉篆销。
芳魂飞北渚,那复可为招。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踏上城西的道路,灵车的影子在远方渐行渐远。
春风在鲁国的馆舍中吹拂,却空留遗憾;
明月高挂,却使得秦国的箫声断绝。
尘埃飞舞,沾染了罗衣,使其暗淡无光;
香气随玉篆的烟雾渐渐消散。
芳魂已飞向北渚,再也无法召唤。
注释:
- 晓发:清晨出发。
- 灵车:指送葬的车,象征着死亡。
- 鲁馆:鲁国的馆舍,指古代的官邸。
- 秦箫:秦国的箫声,象征着悲伤和怀念。
- 罗衣:细腻的丝织衣物,暗示奢华的生活。
- 玉篆:指香炉中的香烟,具有消逝和回忆的象征。
- 北渚:指北方的小岛或水边,隐喻远方的归宿。
典故解析:
- 春风:古代常用来象征生机和希望,但在这首诗中则显得无力。
- 明月:月亮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与孤独,强调了公主的离世带来的悲痛。
- 芳魂:寓意亡者的灵魂,表现出对逝去生命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顼(公元1082年-1135年),字孟頫,号景山,宋代皇帝,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挽词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赵顼为赐秦国大长公主所作挽词,表达了对公主的深切怀念和悲痛。公主的去世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悲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身份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二》以清晨的出发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即将离去的氛围。诗中的“灵车”是对死亡的直接描绘,暗示着公主的逝去。在“春风空鲁馆,明月断秦箫”中,春风与明月的对比不仅突显了季节的变迁,也反映了生与死的交替,春风本应带来生机,却在此时显得无比苍凉,满是遗憾。
“尘入罗衣暗,香随玉篆销”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气氛。尘埃的入侵象征着死亡对生者生活的侵扰,而香气的消散则暗示着美好记忆的逐渐消逝。最后的“芳魂飞北渚,那复可为招”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与无法再见的悲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发城西道:清晨时分,诗人踏上通往城西的道路,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告别的情感。
- 灵车望更遥:灵车远去,表明公主的灵柩渐行渐远,无法再回。
- 春风空鲁馆:春风虽好,但鲁馆却显得空荡荡,暗示春风无法带来生机,只是空虚的遗憾。
- 明月断秦箫:明月照耀,却使得秦国的箫声断绝,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去。
- 尘入罗衣暗:尘埃的沾染让华丽的衣物失去了光彩,象征着死亡的阴影笼罩在生活之上。
- 香随玉篆销:香气随着烟雾的消散而消失,暗示着美好的记忆逐渐淡去。
- 芳魂飞北渚:芳香的灵魂已飞向北方的小岛,象征着远逝的生命。
- 那复可为招:再也无法召唤逝去的灵魂,展现出无奈与悲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入罗衣暗,香随玉篆销”,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生命比作香气、灵魂,流露出对逝去的思念。
- 拟人:春风、明月赋予生命,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逝者的哀悼,表达了人生无常与对美好记忆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悲伤的情感,展现了对亲情的追忆与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车:死亡的象征,暗示生命的终结。
- 春风:生命的象征,带来希望与生机,但在此显得虚无。
- 明月:孤独与思念的象征,寄托了对逝去的追忆。
- 芳魂:灵魂的象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无法再见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灵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死亡与离别
C. 春天的到来
D. 美好的记忆 -
“尘入罗衣暗”中的“尘”主要代表什么? A. 幸福
B. 生活的烦恼
C. 美好的事物
D. 未来的希望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逝者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国事的忧虑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逝去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但更偏向于家国情怀。
- 《静夜思》:同样涉及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赵顼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