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27 03:19:18

又作萧条天地步,代谢殷勤,毕竟谁分付?

老石荒山无片语,凭江坐我心魂腐。

辛苦酸蝉飞上树,冷漠西风,听得茫然去。

蛛网尚悬遗蜕住,一天霜泛明朝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作萧条天地步,代谢殷勤,毕竟谁分付?
老石荒山无片语,凭江坐我心魂腐。
辛苦酸蝉飞上树,冷漠西风,听得茫然去。
蛛网尚悬遗蜕住,一天霜泛明朝曙。


白话文翻译:

又在这萧条的天地间漫步,沉浸在往日的热情中,最终又能将这些情感托付给谁呢?
古老的石头和荒山没有任何言语,我在江边坐着,心灵和灵魂都在腐朽。
辛苦的蝉鸣飞到了树上,冷漠的西风吹来,听着声音却感到无比茫然。
蛛网依然悬挂着,留下了蜕皮的痕迹,今天的霜冻使得明天的曙光变得模糊。


注释:

  • 萧条:指荒凉、冷清的景象。
  • 代谢:指生长与衰退的过程,这里用以形容过去的热情与现实的对比。
  • 片语:指零星的言语或信息。
  • 凭江坐我心魂腐:意指坐在江边,心灵和灵魂都在腐烂,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
  • 辛苦酸蝉:指辛苦鸣叫的蝉,象征着一种无奈的悲鸣。
  • 蛛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生于20世纪中叶的中国当代诗人,以其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孤独与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与自然时的复杂心境。全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萧条与孤独的氛围。开头的“又作萧条天地步”便直接引入了环境的冷清,诗人似乎在漫步于一个无情的世界中,思考着过往的热情与现实的对比,感受到一种无从寄托的失落感。

“老石荒山无片语”一句,表现了自然的沉默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荒山与老石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同时,诗人在江边静坐,似乎是在追寻内心的平静,然而“心魂腐”的描写又揭示了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中间段落提到“辛苦酸蝉”,用以表现生命的艰辛与无奈,而“冷漠西风”则将环境的冷峻与个体的无助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悲伤。最后的“蛛网尚悬遗蜕住”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蛛网象征着被遗忘的岁月与生命的脆弱,明天的曙光在霜冻的映衬下显得模糊不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展现了人类在自然与时间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作萧条天地步:表达了在荒凉的天地中行走的孤独感。
  2. 代谢殷勤,毕竟谁分付?:反映出对过往热情的追忆与对现实时空的无奈。
  3. 老石荒山无片语:自然环境的沉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4. 凭江坐我心魂腐:在江边静坐,心灵却感到腐朽与迷失。
  5. 辛苦酸蝉飞上树:蝉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艰辛与无奈。
  6. 冷漠西风,听得茫然去:西风的冷漠与个人的困惑交织在一起。
  7. 蛛网尚悬遗蜕住:蛛网象征时间的流逝,遗留下的蜕皮则暗示生命的脆弱。
  8. 一天霜泛明朝曙:霜冻映衬出明天的曙光,象征着希望与迷茫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的艰辛比作“辛苦酸蝉”,增强了感情的共鸣。
  • 拟人:西风被描绘得冷漠,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意象与情感的对比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个体孤独、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人在变迁中的迷惘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萧条天地:象征着环境的冷清与孤独。
  • 老石荒山: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无奈。
  • :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内心的思索。
  • 辛苦酸蝉:生命的艰辛与无奈的挣扎。
  • 蛛网: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卢青山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辛苦酸蝉”主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生命的艰辛
    C. 自然的美好
    D. 朋友的友谊

  3. “凭江坐我心魂腐”的意思是什么? A. 心灵感到平静
    B. 心灵感到腐朽与迷失
    C. 在江边钓鱼
    D. 在江边画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体现相似的孤独与思考。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同样表现对往昔的追忆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豪情壮志与卢青山的孤独沉思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
  • 《中国当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