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别二首之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那位姑娘婀娜多姿,年约十三岁,正是豆蔻年华的初春。春风拂面的扬州路上,万物复苏,景色宜人,然而即使再美的景致,卷起珠帘也无法与她的美丽相比。
注释
-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的苗条婀娜,动作轻盈。
- 豆蔻:指豆蔻树的嫩芽,借以形容少女的青春年华。
- 二月初:指农历二月初旬,春天刚开始时。
- 春风十里:形容春风拂面的美好情景,扬州的春天尤其迷人。
- 卷上珠帘:形容女子的美丽与窗外的美景相比,显得更加迷人。
典故解析
“豆蔻年华”是古代用来形容少女青春的词汇,常用于诗词中以表达对年轻女子的赞美。同时,扬州在唐代被视为繁华的城市,春风十里更是夸张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和文,作品以清新、婉约、深刻见长。他的诗作多涉及爱情、离别和风景等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牧的游历生涯,可能是他在与友人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青春少女的美丽,展现了那种无可替代的感受。开篇“娉娉袅袅十三馀”,立刻勾勒出少女的形象,轻盈而动人,随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描写,诗人将时间和青春紧密相连,春天的象征更是增强了这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接下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更是将场景延展至广阔的自然之美,春风的温柔与扬州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最后一句“卷上珠帘总不如”则转为一种感慨,虽然外界的美好令人心醉,但内心对那份美好的向往和留恋,却是无法通过任何景象来替代的。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复杂,使得整首诗在婉约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娉娉袅袅十三馀:描写少女的姿态,强调她的年轻和轻盈。
- 豆蔻梢头二月初:象征着少女的青春期,春天的开始暗示了新的生命。
- 春风十里扬州路: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扬州的春风吹拂,暗示了美好的旅程。
- 卷上珠帘总不如:表达了对美丽的惋惜,窗外的美景无法与少女的美丽相提并论。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如“豆蔻”比喻少女),以及对仗(如“春风十里”与“卷上珠帘”对立),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诗歌技巧。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青春美丽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美丽的少女:象征青春、纯真与美好。
- 春风: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扬州路:代表繁华与美丽的生活场景。
- 珠帘:象征遮挡与距离,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又无法触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豆蔻”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女子?
- A. 十岁
- B. 十三岁
- C. 十六岁
- D. 二十岁
-
“春风十里扬州路”中扬州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美丽的风景
- C. 离别的伤感
- D. 以上全是
答案: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和杜牧的《赠别二首之一》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杜甫更多关注的是国家的忧患,而杜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杜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