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自清都别后》
时间: 2025-01-11 05:2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清都别后,人间梦中游戏。性本玄虚,君临社稷,洪福齐天康济。冬温夏清,任春水秋山,放怀如意。外物多情,幻身无奈生憔悴。深穷仙方道术,固炼形神,内观返调元气。四大冲和,三彭遁匿,熟境繁华何忌。真空妙有,况千古灵明,自然凋弊。梦觉心开,廓然超万岁。
白话文翻译:
自从与清都别离后,仿佛在梦中游玩。人的本性本是虚无的,君主高坐于社稷之上,享受着极大的福泽与安康。冬季温暖,夏天清凉,任凭春水秋山,我都心怀愉悦。外在的事物多情,却无可奈何,使我愁苦憔悴。深究仙道术法,锤炼精气神,内心回归调和自然。四大元素调和,三种隐逸之法,繁华的境界又何需忌惮。真空中蕴含着妙有,纵观千古灵明,自然会有衰败。梦中觉醒,心灵畅快,超越万年的束缚。
注释:
- 清都:指的是清朝的都城,即北京,诗中的“清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或是特定的历史背景。
- 玄虚:指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强调人的本性与现实的不一致。
- 社稷:指国家或政权,通常用来象征统治者的地位。
- 洪福齐天:意为福运极其丰厚,无与伦比。
- 任春水秋山:任凭春天的水流和秋天的山景,自由自在。
- 返调元气: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调和身体的气息。
- 真空妙有:在空无中蕴含着奇妙的存在。
- 廓然超万岁:心灵开阔,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具体作者不详,可能是宋代某位隐士或道士,其风格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强调自然、内观和人性。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与世隔绝,思考人生哲理及自我修行的过程中所作,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深厚的道教思想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开篇以“自清都别后”引入,立刻建立起一种离别与思索的氛围,随后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超脱与无奈。诗中反复强调“玄虚”的概念,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探索,认为人性本是虚无的,真正的安宁与幸福在于内心的修炼,而非外物的追求。
从“性本玄虚,君临社稷,洪福齐天康济”来看,作者对现实的统治者状态持一种批判态度,认为真正的福祉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人们对外物的依赖与情感,但这份依赖却让人感到无奈与憔悴。
在修行的部分,诗人提到了“深穷仙方道术”,强调修炼内在的形神与元气,体现出对道教修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的“梦觉心开”则是对自我觉醒的赞美,诗人希望通过内心的超越来达到一种永恒的状态,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清都别后:指作者与清都的分别,暗示对理想生活的怀念。
- 人间梦中游戏:生活如梦,游戏般的轻松与无奈。
- 性本玄虚:人性是空灵的,反映出道教的哲学。
- 君临社稷,洪福齐天康济:统治者享有的福气,显示出对权力的反思。
- 冬温夏清:描绘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内心的自在。
- 外物多情,幻身无奈生憔悴:对外在事物的依赖与失落感。
- 深穷仙方道术:深入修行之道,探索更高的境界。
- 真空妙有:强调在虚无中发现的真实存在。
- 梦觉心开:从梦中觉醒,心灵得到解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冬温夏清”,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外物多情”,形象化外在环境的影响。
- 象征:如“真空妙有”,象征着存在的哲理。
-
主题思想:整体而言,诗歌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超越,提倡道教的自然哲学,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清都:理想的栖息地,象征着精神的归宿。
- 梦: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幻影。
- 春水秋山:自然的变化,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和谐。
- 元气:代表生命的本质与内在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性本玄虚”是什么意思?
- A. 人性复杂
- B. 人性是虚无的
- C. 人性真实
- D. 人性善良
-
“冬温夏清”描绘了怎样的状态?
- A. 自然的变化
-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 C. 季节的交替
- D. 人情冷暖
-
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表达对外物的无奈?
- A. 直接叙述
- B. 比喻与象征
- C. 对比
- D. 重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的孤独与思乡情感,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关系。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反映了不同寻求的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宋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