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日烘香花睡。花艳浮杯人醉。
杨柳绿丝风。水溶溶。
留恋芳丛深处。懒上锦鞯归去。
待得牡丹开。更同来。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日子里,花香萦绕,花儿似乎在沉睡。花朵艳丽,酒杯浮动,人们都醉了。
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水面波光粼粼。
我留恋于花丛深处,懒得骑马回家。
只想等到牡丹盛开时,再一同来赏花。
注释
- 烘香:指温暖的阳光使花香四溢。
- 花睡:形容花儿因天气好而显得安静、舒适的状态。
- 浮杯:酒杯在欢庆中轻轻漂浮。
- 杨柳:指杨柳树,常用来象征春天和柔美的景象。
- 水溶溶:形容水面如镜,波光闪烁,景色优美。
- 锦鞯:华丽的马鞍,象征着出行的装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繁荣的花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侯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作品多流传于后世。
创作背景
《昭君怨》创作于盛春时节,描绘了春日游赏的愉悦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人在这一季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昭君怨》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首句“晴日烘香花睡”便引人入胜,画面感极强,晴朗的日子温暖而芳香,仿佛让花儿沉醉其中。接下来的“花艳浮杯人醉”则描绘了人们在花丛中饮酒作乐的情景,生动地反映了春日的欢愉。
诗中“杨柳绿丝风”生动描绘了春风中摇曳的柳树,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生机,而“水溶溶”则让人感受到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闲适与宁静。诗人深深留恋于这芳香的花丛中,不愿轻易归去,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一句“待得牡丹开,更同来”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日烘香花睡: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花香四溢,花儿仿佛在沉睡,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花艳浮杯人醉:花儿娇艳欲滴,酒杯在欢庆中轻轻漂浮,人们在美酒与美景中陶醉。
- 杨柳绿丝风:春风中,杨柳飘扬,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 水溶溶:水面波光闪烁,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 留恋芳丛深处:对花丛深处的美丽景色感到留恋,不愿离去。
- 懒上锦鞯归去:不想骑马回家,表现出对眼前美好时光的不舍。
- 待得牡丹开:期待着牡丹盛开时的美好时刻。
- 更同来:希望与他人一起分享这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睡”隐喻花儿因阳光而沉静。
- 拟人:如“花艳浮杯人醉”,花朵与人之间的互动使得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诗人在描绘春日景色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日: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花: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杨柳:象征春天的柔美与生机。
- 水:象征柔情与宁静。
- 牡丹:象征富贵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
“杨柳绿丝风”中的“绿丝”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枝条
B. 柳树的叶子
C. 柳树的根
D. 柳树的花 -
诗人对牡丹的态度是?
A. 不喜欢
B. 渴望
C. 忽视
D. 恐惧
答案
- B. 春季
- A. 柳树的枝条
- B. 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夜景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昭君怨》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春晓》更注重晨景的清新,而《昭君怨》则侧重于春日游赏的欢愉与对未来的期待。
- 《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夜景的沉静,与《昭君怨》的春日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