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期》
时间: 2025-01-27 03:1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期
白居易 〔唐代〕
三十气太状,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三十岁时,气盛但胸中却充满了是非之事;六十岁时,身体衰老,四肢乏力。四十到五十岁,正是一个人退隐闲适的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了命运的分配,心中懒散,少了追求。尽管如此,饮酒的兴致依然存在,登山的力量尚未衰退。作者感慨自己年纪尚可,因此与白云共度这段时光。
注释:
- 气太状:气盛,状态过于张扬。
- 多是非:内心充满纷争与烦恼。
- 四体不支持:身体各部位乏力,难以支撑。
- 退闲时:指退隐闲适的时光,意为不再忙碌。
- 心慵少营为:心中懒散,不再追求世俗事物。
- 见酒兴犹在:虽然年长,但对饮酒的兴趣未减。
- 登山力未衰:身体尚能登高,表示力量尚存。
- 白云期:与白云共度的时光,象征自在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涉及社会、政治、人生等多个主题。白居易的作品常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切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进行反思的时期。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白云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与感悟。诗中,作者以三十、六十、四十至五十等不同年龄阶段为切入点,描绘了从年轻时的气盛到老年时的体衰的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困惑。
在诗的开头,白居易以三十岁时的“气太状”引入,透出年轻人面对人生纷争的无奈与苦恼。而当他到了六十岁,身体的衰老使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四肢的无力象征着他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然而,诗中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在四十到五十的阶段,作者提到“退闲时”,这不仅是对生活节奏的放缓,更是对内心安宁的向往。年长后,白居易在经历了许多世事纷扰后,逐渐学会了接受命运的安排,心中少了追求,反而能够享受当下的宁静。
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尽管年纪已大,但对生活的热爱依然未减。饮酒的兴致和登山的力量象征着他对生活依旧抱有希望与激情。在这份淡然中,他选择与白云共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描绘,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十气太状,胸中多是非。”:三十岁时,年轻气盛,心中充满了是非与烦恼。
-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到了六十岁,身体逐渐衰老,行动不便。
-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四十到五十岁,正是适合退隐享受闲适生活的阶段。
-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命运的安排,心中懒散,不再追求世俗事物。
-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尽管年长,喝酒的兴致依然存在,爬山的力量也未减退。
-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作者感慨自己年纪尚可,愿与白云一起享受这段时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气太状”与“身太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白云”比作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超脱与宁静。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反思与感悟,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珍惜与淡然的心态。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脱,代表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酒:象征生活的享受与乐趣,尽管年长,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三十岁时感到怎样的情绪? A. 快乐
B. 烦恼
C. 安静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心慵少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心中充满追求
B. 心中懒散,不再追求
C. 心中充满愤怒
D. 心中安静 -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由与超脱
C. 名声
D.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壮丽。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焦虑。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不同,李白更多表现了对自由与放纵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是通过反思人生的起起落落,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安宁。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