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别卢太卿》

时间: 2025-02-04 15:39:02

汉水清且广,江波渺复深。

叶舟烟雨夜,之子别离心。

汀草结春怨,山云连暝阴。

年年南北泪,今古共沾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别卢太卿 武元衡 〔唐代〕 汉水清且广,江波渺复深。 叶舟烟雨夜,之子别离心。 汀草结春怨,山云连暝阴。 年年南北泪,今古共沾襟。

白话文翻译:

汉水清澈而宽广,江波辽阔且深邃。 在烟雨蒙蒙的夜晚,小舟载着离别的心情。 岸边的草儿似乎结着春天的哀怨,山间的云雾连绵不断,形成昏暗的阴影。 年复一年,无论南北,泪水总是沾湿衣襟,古今皆是如此。

注释:

  • 汉水:指流经湖北的一条大河。
  • 江波:江面上的波浪。
  • 叶舟:小船,因其形状似叶而得名。
  • 之子:指卢太卿,即诗中的别离对象。
  • 汀草:岸边的草。
  • 暝阴:昏暗的阴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官至宰相,其诗风清丽,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夏日与友人卢太卿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的哀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日,诗人武元衡在与友人卢太卿分别之际,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汉水的广阔、江波的深邃以及烟雨中的小舟,表达了离别的沉重心情和对友人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水和江波的广阔深邃开篇,营造出一种宏大的背景,随后通过“叶舟烟雨夜”这一细腻的描绘,将场景拉回到离别的具体情境中。诗中的“汀草结春怨,山云连暝阴”运用了对仗和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结尾的“年年南北泪,今古共沾襟”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慨,表达了离别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水清且广,江波渺复深。”:描绘汉水的清澈宽广和江波的辽阔深邃,为离别的背景增添了宏大的氛围。
  2. “叶舟烟雨夜,之子别离心。”:在烟雨蒙蒙的夜晚,小舟载着离别的心情,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3. “汀草结春怨,山云连暝阴。”:岸边的草儿似乎结着春天的哀怨,山间的云雾连绵不断,形成昏暗的阴影,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4. “年年南北泪,今古共沾襟。”:年复一年,无论南北,泪水总是沾湿衣襟,古今皆是如此,表达了离别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汀草结春怨”,赋予汀草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汉水清且广,江波渺复深”,语言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的哀愁,以及离别情感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水:清澈宽广,象征着离别的宏大背景。
  • 江波:辽阔深邃,增强了离别的沉重感。
  • 叶舟:小船,象征着离别的具体情境。
  • 烟雨:增添了离别的朦胧和哀愁。
  • 汀草:结春怨,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山云:连暝阴,形成昏暗的阴影,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之子”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卢太卿 C. 其他友人 答案:B

  2. “汀草结春怨”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的结尾“年年南北泪,今古共沾襟”表达了什么? A. 离别的普遍性 B. 离别的偶然性 C. 离别的特殊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风格更为淡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武元衡的《夏日别卢太卿》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武元衡的诗更为宏大深沉,而王维的诗则更为淡雅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