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番雨过长莓苔,
乘兴登临倦眼开。
花落无声春取去,
社寒有信燕将来。
人间事已不啻足,
海上翁今莫见猜。
负郭曾微耕雨处,
自题诗句觅桤栽。
白话文翻译:
经过一场雨,长满了苔藓的山坡上显得格外清新,我兴致勃勃地登高望远,困倦的眼睛也开始明亮起来。花儿悄然落去,春天已经离去,而信鸽归来的消息却让我感到一丝期待。人间的事物已经不再值得过于挂念,海上的翁今时已不再让我猜测。背靠着城郭,我曾在那雨中的地方小心耕作,如今只是在这里自题诗句,寻找适合栽种的桤木。
注释:
- 长莓苔:长满苔藓的地方,苔藓是湿润环境的象征。
- 乘兴:心情愉悦,兴致勃勃。
- 社寒:指社群的信鸽,燕子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不啻足:不再值得过多关注。
- 负郭:背靠城郭,指城外的田园。
- 桤栽:栽种桤木,桤木常用于水边,象征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雨过后,诗人凭栏登高,感受到春天的离去与生活的淡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间事物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登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描写雨后苔藓的清新场景,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诗人在此刻选择登高,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随着春天的离去,花落无声,诗人感受到的却是自然界的静谧与无情,这种无声的落幕仿佛在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
而“人间事已不啻足”的情感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生活的琐碎与烦恼在此时显得微不足道。诗人将目光转向燕子的归来,期待春天再次降临,流露出对生活的乐观与期盼。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城郭之外的田园生活,耕作与诗歌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中,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交织成一幅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画面,给读者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番雨过长莓苔:描绘刚刚经历过一场雨,青苔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生机勃勃。
- 乘兴登临倦眼开:诗人心情愉悦,眼睛在景色中恢复了生机,象征着对自然的欣赏。
- 花落无声春取去:春天的结束是无声的,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情。
- 社寒有信燕将来: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予诗人一丝期待。
- 人间事已不啻足:对人间琐事的淡然,表达了对生活的释然态度。
- 海上翁今莫见猜:对海上朋友的不再猜测,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释然。
- 负郭曾微耕雨处:述说在城外的田园生活,诗人曾在雨后耕作。
- 自题诗句觅桤栽:诗人写下自己的诗句,寻找适合栽种的树木,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落无声”比喻春天的离去,生动形象。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将来”的动作,增强了期待感。
- 对仗:诗中句子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淡然,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与滋润,暗示新的开始。
- 苔藓: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力。
- 花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希望。
- 田园:象征宁静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春天的到来
C) 时光的流逝 -
“人间事已不啻足”中的“啻”字意为: A) 只是
B) 不曾
C) 逐渐 -
诗人选择在何时登山? A) 雨后
B) 晴天
C) 夜晚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水与人生哲学。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方岳的《登山》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更注重生活的哲思与自然的感悟,后者则强调壮丽的山川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