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季冬残腊大雪主人以糟玉面狸及尊酒为饷》
时间: 2025-01-25 23:1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辰季冬残腊大雪主人以糟玉面狸及尊酒为饷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白话文翻译
在南山有一只白额虎,因恶劣的天气而愈发凶猛。它被捕猎于罟网之中,吃肉的同时也在卧床上休息。文狸外表柔顺,面如玉,肌肉丰腴。与世无争,难道也会遇到危险?难道是因为风味不同,才适合上酒席?山中猎人正是因此而将它们捕获。主人厌恶肥腻的食物,面对群儿的叫嚷感到厌烦。于是他亲自筑起糟丘,送上酒杯。此时腊月将尽,雪花厚达一尺。寒冷的楼阁中,米粒也因寒冷而未能蒸煮。得酒且尽情大嚼,不要让孩子们知道。
注释
- 南山白额虎:南山指南方的山,白额虎是一种猛兽,象征凶猛。
- 暴戾:指威猛凶狠的性格。
- 罟擭:捕猎用的网具。
- 文狸:毛色斑纹的狸,象征外表柔和的性格。
- 尊俎:古代的酒席。
- 腊将残:腊月即将结束,暗示岁末。
- 玉楼:高大的楼阁,代表富贵之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常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并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季腊月,表达了在寒冷冬天,主人通过宴饮与猎物来庆祝节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与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场冬季的宴饮,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头以凶猛的南山白额虎引入,象征着自然界的威严与力量,而捕猎的行为则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残酷。接着,文狸的描写则与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温和与柔顺的特质,表明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平衡。
诗中对季节的细致描绘,如“腊将残,雪花一尺围”,不仅营造了寒冬的氛围,也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最后一句“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则传达了一种对生活享受的渴望,似乎在暗示在外界压力与困扰下,成年人需要寻求自我安慰与放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生活与节日的深刻描绘,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南山的白额虎象征着自然的凶猛与不可预测,强调了生存环境的残酷。
-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捕猎的行为,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自然抗争。
-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通过对文狸的描述,展示了不同性格与外表的生物间的对比。
-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文狸的温顺使它在自然界中似乎不受威胁,反映了一种生存哲学。
-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隐喻宴席上食物的多样性与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
-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猎人捕捉猎物的动机,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主人对丰盛食物的厌倦,暗示宴会的形式与内涵。
-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主人用心准备宴席,凸显了人情的温暖。
-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描绘冬天的景象,强调季节的变化。
-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生活的琐碎细节,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表达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与隐秘,揭示了成年人的压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额虎”、“文狸”比喻不同的生存状态与性格特征。
- 对仗:如“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动物的特性与人的情感结合,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宴饮与捕猎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在寒冷与压力中的生存哲学与人性温暖。
意象分析
- 白额虎:象征凶猛与压迫的自然力量。
- 文狸:象征温顺与柔和的性格,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酒与食物:象征生活的享受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 腊月与雪:季节的变化,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山白额虎”象征什么?
- A. 温顺
- B. 凶猛
- C. 美丽
- D. 和谐
-
“得酒且大嚼”的意思是:
- A. 不吃东西
- B. 大吃大喝
- C. 不要喝酒
- D. 只吃素食
-
诗中提到的“文狸”与“南山白额虎”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 A. 美丑
- B. 凶猛与温顺
- C. 远近
- D. 大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环境对人们情感的影响,但更侧重于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静谧的山水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与杨冠卿的宴饮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