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程氏馆饯杜十四归京》
时间: 2025-01-26 01:5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春今日尽,程馆祖筵开。
我正南冠絷,君寻北路回。
谋身诚太拙,从宦苦无媒。
处困方明命,遭时不在才。
逾年长倚玉,连夜共衔杯。
涸溜沾濡沫,馀光照死灰。
行看鸿欲翥,敢惮酒相催。
拍逐飞觥绝,香随舞袖来。
消梨抛五遍,娑葛三台。
已许尊前倒,临风泪莫颓。
白话文翻译
今天江春将尽,程家的宴席已经开设。
我正戴着南方的冠饰,而你却要向北方归去。
谋求一生的前途实在是太拙劣,身在官场更是苦无媒介。
处于困境时才明白命运的无常,遭遇时代却不在才华的身边。
一年多来我常倚着美玉,连夜和你共饮酒杯。
干涸的水流沾染着泡沫,余光照在死灰之上。
再看那鸿雁欲飞,怎敢惧怕酒的催促。
把飞来的酒杯拍掉,香气随舞袖而来。
梨花的笑语已经抛弃了五遍,娑罗树下的三台。
已经答应在酒前倾倒,临风时泪水莫要消沉。
注释
- 程馆:指程氏家族的客馆,宴会的场所。
- 南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象征读书人身份。
- 宦:做官,指从政。
- 明命:明白自己的命运。
- 涸溜:干涸的水流,象征困境。
- 飞觥:飞来的酒杯,象征豪饮。
- 娑葛:古代的一种乐舞,象征欢庆和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和甫,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友情、离别等主题,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写于杜甫即将离京之际,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惜别之情。元稹与杜甫曾是好友,这首诗正是为杜甫离别而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三月三十日程氏馆饯杜十四归京》通过抒发对友人杜甫离京的惜别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开头几句描绘了春天的结束和宴席的开启,营造出一种即将分别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身前途的迷茫与无奈,痛感在官场中身处困境,难以施展才华。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南冠、北路、玉、鸿雁等都承载着复杂的情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与选择。特别是“涸溜沾濡沫”与“余光照死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失落与无奈的心境。全诗在叙述离别的同时,融入了饮酒的欢快气氛,形成了一种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复杂情感。
最后,诗人在临别时的感情愈加浓烈,泪水与酒杯交织,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春今日尽,程馆祖筵开:春天即将结束,程家开设的宴席为离别作准备。
- 我正南冠絷,君寻北路回:我戴着南方的冠饰,而你则要向北方归去,暗示离别的方向和身份。
- 谋身诚太拙,从宦苦无媒: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表白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
- 处困方明命,遭时不在才:在困境中才明白命运的无常,形象地表现出对时运的不满。
- 逾年长倚玉,连夜共衔杯:与友人长时间共饮,表达深厚的友情。
- 涸溜沾濡沫,馀光照死灰:困境中的无奈,涸泽而渔的感慨。
- 行看鸿欲翥,敢惮酒相催:期待鸿雁飞翔,不畏酒的催促,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
- 拍逐飞觥绝,香随舞袖来:豪饮的场景,体现出欢庆的氛围。
- 消梨抛五遍,娑葛三台:抛弃过去的欢乐,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 已许尊前倒,临风泪莫颓:在酒前倾倒,泪水不要消沉,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春天的消逝,体现无常。
- 对仗:如“南冠”与“北路”形成明显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鸿欲翥”,赋予鸿雁以人类情感,增加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主题,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通过宴席、饮酒等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南冠:象征士人的身份与理想。
- 鸿:象征自由和希望。
- 酒杯:象征友情和欢聚,亦是离别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月三十日程氏馆饯杜十四归京》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白居易
b) 元稹
c) 杜甫 -
诗中提到“南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士人的帽子
c) 诗人的书 -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与离别
c) 愤怒
答案:
- b) 元稹
- b) 士人的帽子
- b) 惆怅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元稹《三月三十日程氏馆饯杜十四归京》与白居易《送友人》:两者均表现了离别情感,但元稹更侧重于对命运的感叹,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