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其六》

时间: 2025-01-10 23:03:29

使君本住道家山,时访玄都太古坛。

阴惠已能追许令,治功不独过韦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君本住道家山,
时访玄都太古坛。
阴惠已能追许令,
治功不独过韦丹。

白话文翻译

这位使君原本住在道教山中,偶尔去拜访玄都的太古坛。阴惠已经能够追随并执行命令,他的治功并不仅仅超过韦丹(韦应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某位地方官。
  • 道家山:指道教的圣地,这里可能隐喻使君的清高和隐逸。
  • 玄都:道教名山之一,象征着长生不死和超脱世俗。
  • 太古坛:古老的祭坛,可能用于祭祀或修道。
  • 阴惠:古代的道教人物,象征着明亮与智慧。
  • 韦丹:指韦应物,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可能暗指某种治政的标准。

典故解析

  • 阴惠:指古代道教的隐士,体现了道教的思想。
  • 韦丹:韦应物的治政和诗歌风格常被后人推崇,作为比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淳夫,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婉约,善于抒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推崇和对理想治政的向往,借助对比表达了对阴惠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使君的隐逸生活与道教文化,展现了秦观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道家山”和“太古坛”不仅是地理上的标志,更是道教文化的象征。使君作为一个地方官,能够在繁忙的政务中抽出时间,去拜访这些道教圣地,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修身养性的重视。而阴惠的出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他能够追随命令并施行治政,显示出他在道德和治理上的成功。通过对比韦丹,诗人表达了对治政者的期待,希望他们不仅仅在表面上追求政绩,更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整体来看,诗作充满了对理想政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使君本住道家山:介绍使君的居所,隐喻其清高的品格和道教的追求。
  2. 时访玄都太古坛:描绘使君时常去道教圣地,显示其向往道教智慧。
  3. 阴惠已能追许令:赞美阴惠的能力,说明其在治理上的成就。
  4. 治功不独过韦丹:指出阴惠的治功不仅超过韦丹,突出其卓越的治政能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展现了古诗的对仗美。
  • 隐喻:道家山和太古坛作为隐喻,代表了理想的政治和道德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治政的向往,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同时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家山:象征清高与隐逸。
  • 玄都:代表道教的深邃与智慧。
  • 太古坛:象征传统与历史的积淀。
  • 阴惠:象征智慧与治理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使君本住道家山”中的“使君”是指什么?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地方官
    C. 一个道士
    D. 一个普通百姓

  2. 诗中提到的“韦丹”主要是指谁? A. 一位隐士
    B. 一位著名诗人
    C. 一位政治家
    D. 一位商人

  3. “阴惠已能追许令”中的“阴惠”指的是? A. 道教的一个教义
    B. 一位道士
    C. 一位治政者
    D.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道教文化和隐逸生活。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秦观:两位诗人虽然风格迥异,但都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欣赏,李白更为豪放,而秦观则更为细腻;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与壮丽,而秦观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修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秦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