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淮上杂诗六首
原文展示:
漠漠昼烟披,纵横见渔艇。
轻桡上急水,或与飞鸿并。
鱼大钓丝微,牵随碧潭迥。
向晚得志归,浩歌山月静。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白昼烟雾中,可以看到渔船纵横交错。轻盈的小船在急流中划行,偶尔与飞翔的大雁并肩而行。鱼儿虽大,但钓丝却很细,钓鱼者在碧绿的潭水中随波逐流。傍晚时分,我得意地归来,放声高歌,山间的月色显得格外宁静。
注释:
- 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 披:披散、笼罩。
- 纵横:交错、错落的样子。
- 轻桡:轻便的小船。
- 急水:急流,水流湍急。
- 飞鸿:飞翔的大雁,常用来象征孤独或漂泊。
- 牵随:被牵引、跟随。
- 碧潭:清澈的潭水。
- 得志归:实现理想后归来。
- 浩歌:放声高歌。
- 山月静:山中的月色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渔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1060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晚年的时候,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动荡,诗人通过描绘闲适的渔夫生活,表现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愉悦。
诗歌鉴赏:
《淮上杂诗六首》以朦胧的烟雾和悠然的渔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首联“漠漠昼烟披,纵横见渔艇”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水乡渔舟的图景,烟雾缭绕,渔船错落有致,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恬淡与宁静。接着通过“轻桡上急水,或与飞鸿并”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渔舟的灵动与自由,轻桨划水的瞬间,与飞鸿并行,似乎在表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鱼大钓丝微,牵随碧潭迥”则转向渔猎的实际,鱼虽大,钓丝却微,暗示了成功与困难之间的微妙关系,也许是在感叹渔夫的辛勤与生活的艰难。但是,随着“向晚得志归,浩歌山月静”的出现,诗人似乎找到了归属与安宁,得意而归的心情,伴随着山间的月色,化为一曲高歌,打破了宁静的夜空,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满足。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漠漠昼烟披:描绘了白天的烟雾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纵横见渔艇:渔船在水面上纵横交错,展现出渔业的繁忙。
- 轻桡上急水:小船在急流中行驶,展示出渔夫的勇敢与灵巧。
- 或与飞鸿并:与飞鸿并行,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鱼大钓丝微:鱼虽大,但钓丝细微,暗示成功的不易。
- 牵随碧潭迥:在碧潭中随波逐流,体现了渔夫的生活状态。
- 向晚得志归:夕阳西下,渔夫得意而归,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
- 浩歌山月静:放声高歌,山间月色静谧,展现出内心的欢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舟与飞鸿并行,体现出自由的意象。
- 拟人:将鱼和钓丝之间的关系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鱼大钓丝微”、“向晚得志归,浩歌山月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 烟雾:象征朦胧与神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渔艇:代表着劳动与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飞鸿:象征自由与孤独,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碧潭:象征清澈与宁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山月:代表宁静与和谐,营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渔船 B. 山月 C. 鱼
-
“向晚得志归”中的“得志”主要指什么? A. 得到鱼 B. 实现理想 C. 归家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宁静 C. 激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梅尧臣更注重人和自然的互动,描绘生活场景,而王维则倾向于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