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勉
作者: 田锡〔宋代〕
飘泊年年颇恨身,
梁园未到滞咸秦。
上楼独为青山立,
揽鑑初惊白发新。
北叟何曾悲失马,
宣尼犹自问迷津。
功名分有终须得,
莫强忧愁耗尔神。
白话文翻译:
在外漂泊的年年岁岁,我颇为怨恨自己的处境,
梁园还未到达,就滞留在咸秦。
我独自登楼,面对青山而立,
初次照镜子,惊讶地发现白发已新添。
北方的老者何曾为失去马匹而悲伤,
孔子仍在自问迷途的方向。
功名的分配终究是有所获得,
不要过于忧愁,以免耗损了你的精神。
注释:
- 飘泊:漂泊不定,指诗人生活的漂流和无常。
- 梁园:指古代的名园,象征理想和归宿。
- 滞:停留,耽搁。
- 咸秦:指秦国,因其与梁园相对,代表诗人未能回归故乡的无奈。
- 揽鑑:照镜子。
- 北叟:指老子,故事中曾失去马匹而不以为意。
- 宣尼:孔子的别称,指其智慧与思考。
- 功名:指人的成就与名声。
- 耗尔神:消耗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田锡,字子美,号称“青山隐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漂泊生涯之中,反映了他对个人经历的思考与自我激励,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漂泊生活的自省,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自勉精神。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期盼能够回到理想的境地——梁园。然而,现实却是滞留在咸秦,无法归去,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面的描写中得以深化。接着,诗人独立于青山之上,面对镜子,发现自己开始白发渐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北叟何曾悲失马,宣尼犹自问迷津”这两句引入了老子与孔子的典故,意在强调人生的起伏与坎坷并非悲剧,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些古代哲人的故事,告诫自己和读者要有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境。
最后,诗句“功名分有终须得,莫强忧愁耗尔神”点明了诗的主旨——功名利益总是会有征得的一天,不必因无法得到而忧愁。整首诗传递出一种乐观的态度,激励人们在生活的逆境中不失希望,保持理智与坚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飘泊年年颇恨身:表达对漂泊生活的不满。
- 梁园未到滞咸秦:未能归故乡,停留在他乡感到无奈。
- 上楼独为青山立:独自面对自然,表达孤独情感。
- 揽鑑初惊白发新:年华已逝,感慨岁月流逝。
- 北叟何曾悲失马:引入老子故事,强调不因失去而悲伤。
- 宣尼犹自问迷津:孔子思考人生的迷茫,提升哲理感。
- 功名分有终须得:强调努力终究会有回报。
- 莫强忧愁耗尔神:告诫人们不要因忧愁而消耗精神。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功名分有终须得,莫强忧愁耗尔神”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北叟和宣尼的故事,增添了哲理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在漂泊的人生中,虽有无奈与失落,但应保持积极心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意象分析:
- 漂泊:象征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青山:象征理想、宁静和归宿。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北叟与宣尼:代表智慧与哲理,强调应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泊”指的是什么?
- A. 归乡
- B. 漂泊不定
- C. 安居乐业
- D. 同舟共济
-
“功名分有终须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功名没有希望
- B. 努力总会有回报
- C. 应该放弃追求
- D. 不必在意名声
-
诗中提到的“北叟”指的是哪个人物?
- A. 孔子
- B. 老子
- C. 庄子
- D. 墨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田锡的《自勉》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首诗皆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田锡更强调在逆境中的自我激励,而陶渊明则显得更加宁静,追求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田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