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
白话文翻译:
竹席铺在厚重的绣垫上,真舍不得将它卷起。回想起昨天初来时,看到你自己在席上舒展。
注释:
- 竹簟:指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席子,通常用于铺在床上或地面上。
- 重茵:重重的绣垫,形容铺垫的奢华。
- 未忍:不忍心,舍不得。
- 都令卷:把席子卷起来,意指结束或收起。
- 施展:展开,使用,通常指伸展或表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竹簟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物品,常用于表达清雅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当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竹簟》创作于诗人某次与友人相聚时,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情景的依恋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竹簟象征着清雅与朴素,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竹簟》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诗中以“竹簟”和“重茵”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开头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这竹席的珍惜之情,表达出一种不舍和依恋。竹席的清雅与重垫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而真挚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则回忆起“昨初来日”,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诗人将情感升华,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簟衬重茵:竹席在华丽的垫子上,表明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
- 未忍都令卷:不忍心将席子卷起,隐含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 忆昨初来日:回忆起昨天初次相聚的日子,情感的温度逐渐升高。
- 看君自施展:看到你在席上的自在舒展,表现出对朋友状态的羡慕和喜悦。
修辞手法:
- 对比:竹簟与重茵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对质朴生活的追求。
- 回忆:通过“忆昨”引出对过去的追思,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温馨时光的怀念。通过简洁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簟:象征清雅、自然的生活态度。
- 重茵:代表奢华和优雅的生活环境。
- 记忆:体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竹簟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A. 竹子
B. 木头
C. 布料
D. 草 -
诗中“重茵”指的是什么? A. 轻薄的席子
B. 华丽的垫子
C. 简陋的床铺
D. 空气 -
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是怎样的? A. 高兴
B. 不在乎
C. 忧伤
D. 恼怒
答案:
- A. 竹子
- B. 华丽的垫子
- C.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竹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珍惜,但《竹簟》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具宏观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