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民望回再回剡宿陈公岭》

时间: 2025-01-27 04:46:22

夜宿云閒第一峰,一鸡鸣动万山空。

薄餐菜饭留中火,牢著芒鞋踏上风。

高处更无尘隔碍,满空惟有理玲珑。

睦时此意平生乐,山下人谁此乐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宿云閒第一峰,一鸡鸣动万山空。
薄餐菜饭留中火,牢著芒鞋踏上风。
高处更无尘隔碍,满空惟有理玲珑。
睦时此意平生乐,山下人谁此乐同。

白话文翻译:

夜晚宿在云闲的第一峰,一声鸡鸣打破了万山的寂静。简单的饭菜留在火上温热,穿着草鞋踏上山间的风。高处再没有尘世的障碍,空中唯有那清晰的道理在闪烁。此时此刻的心境是我平生所求的快乐,山下的人又有谁能与我分享这份快乐呢?

注释:

  • 云閒:指云雾缭绕的地方,形容环境清幽。
  • 鸡鸣:指鸡叫声,象征清晨的到来。
  • 薄餐:指简单的饮食。
  • 牢著:形容鞋子穿得稳固。
  •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鞋子,象征简朴的生活。
  • 尘隔碍:指世俗的杂念和障碍。
  • 理玲珑:指清晰而精致的道理,象征智慧和悟性。
  • 睦时:意为此时此刻。
  • 乐同:指快乐的分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夜宿山峰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简朴生活的享受。诗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独自体验宁静、清新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山中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完美结合。开篇的“一鸡鸣动万山空”展现了清晨的生机与辽阔的山景,鸡鸣声响起,打破了山中的寂静,显得格外生动。接着,诗人用“薄餐菜饭留中火”来描绘自己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穿着芒鞋在风中行走,象征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轻松无拘的生活态度。

在高处,诗人感受到“更无尘隔碍”,这不仅是一种身处自然之中的解脱,也是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和超越。最后两句“睦时此意平生乐,山下人谁此乐同”则引发深思,诗人虽然享受着这种独特的快乐,但也感到一种孤独,因为山下的人们无法体会到这种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宿云閒第一峰:夜晚宿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体现出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的宁静。
  2. 一鸡鸣动万山空:清晨的鸡鸣声响起,打破了山中的寂静,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3. 薄餐菜饭留中火:简单的饭菜仍在火上保温,表现出简朴的生活情景。
  4. 牢著芒鞋踏上风:穿着草鞋,行走在风中,象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5. 高处更无尘隔碍:在高处没有世俗的障碍,表现出心灵的自由与豁达。
  6. 满空惟有理玲珑:空中唯有清晰而精致的道理,象征智慧与灵性。
  7. 睦时此意平生乐:此时此刻的心境就是我平生所求的快乐。
  8. 山下人谁此乐同:山下的人又有谁能分享这份快乐,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夜宿云閒”与“鸡鸣动万山”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心灵状态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意象。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情感更加浓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诗人在高山之上体悟到的宁静与快乐,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和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鸡鸣: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清晨的希望。
  • 芒鞋:象征着简朴、自由的生活态度。
  • :象征着超然与独立的精神追求。
  • :象征着智慧和内心的清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繁华的城市
    • B. 清幽的山峰
    • C. 荒凉的沙漠
  2. 诗人用什么鞋子在山间行走?

    • A. 靴子
    • B. 芒鞋
    • C. 拖鞋
  3. 诗人此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 A. 忧愁
    • B. 快乐
    • C.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强调隐逸的生活哲学。
  • 王维《鹿柴》:在山水意象中融入了禅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