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凤山高氏》

时间: 2025-01-27 04:11:02

屋负山陲晚,篱侵水泺秋。

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

逆数曾来日,遮留更觉稠。

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过凤山高氏
屋负山陲晚,篱侵水泺秋。
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
逆数曾来日,遮留更觉稠。
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

白话文翻译:

重游凤山高氏,夕阳下的屋子依傍山岭,篱笆向秋水延伸。
勤劳的农桑使人自给自足,鹅和鸭又何必去寻求其他呢?
回想往日光景,时光让人更觉繁杂。
夜晚的歌声随风传来,令人兴致勃勃,仿佛满载而归于沧洲。

注释:

  • 屋负:房屋背靠着山,显示出地理位置。
  • 山陲:山的边缘,指山的周围。
  • :篱笆,农田的围栏。
  • 水泺:水流,指秋天的水流。
  • 农桑:指农业和桑树,象征农民的生活。
  • 逆数:倒数,回忆过去的日子。
  • 遮留:遮挡,留住。
  • 欸乃:古代渔歌或劳动歌的声调。
  • 催兴:激发兴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描绘了农家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君谦,号寄庵,宋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诗人重游凤山高氏时,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

诗歌鉴赏:

《重过凤山高氏》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诗,诗中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农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首句“屋负山陲晚”,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傍晚时分的山村图景,给人一种温暖而静谧的感觉。接下来“篱侵水泺秋”,描绘了秋天的溪流与篱笆交错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来表达自给自足的理想,生动地表现出农民的勤劳与安逸。最后的“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则体现了诗人在夜晚听到歌声时的愉悦心情,暗示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及对自然的眷恋,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屋负山陲晚:房屋在山边,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篱侵水泺秋:秋季的水流与篱笆相交,展现自然的美景。
  • 农桑能自力:农民依靠自己的劳动实现生活自给自足。
  • 鹅鸭岂它求:鹅和鸭子在这里生活,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 逆数曾来日:回想过去的日子,时光如流水般流逝。
  • 遮留更觉稠:回忆的时光愈发显得丰富而充实。
  • 夜歌听欸乃:夜晚的歌声传来,令人感到愉悦。
  • 催兴满沧洲:夜歌激发了诗人的兴致,满怀生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屋负山陲”和“篱侵水泺”形成对称。
  • 比喻:将田园生活比作宁静安逸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强调自给自足的美好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与宁静。
  • :代表生命与流动。
  • 农桑:象征勤劳与自给自足。
  • 夜歌:代表生活的欢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屋负山陲晚”中“晚”字的意思是?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3.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鸭
    B. 鸟
    C. 牛
    D. 猪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张镃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张镃更注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陶渊明则渲染了理想的乌托邦场景。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镃的生平和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