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汪澄甫》
时间: 2025-01-26 01:4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寄汪澄甫
作者: 方岳 〔宋代〕
山雨欲雨不敢雨,
停杯待与黄花语。
东篱人去几何年,
坐想寒香足凄楚。
秋崖早赋归去来,
亦无茅屋荒苍苔。
渊明不入督邮眼,
世俗宁有吾曹哉。
绿尊索共红裙饮,
却恐黄花不渠肯。
白衣未至酒瓶乾,
此意悠然要人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山间的雨似乎随时可能落下,但又不敢真正降下来;我停下酒杯,期待与你在黄花前畅谈。东篱那边的人已经离去多少年了,我坐在这里,想象着那寒香的气味,心中不禁感到凄楚。秋天的山崖,我早就写下了归去的诗句,但这里却没有茅屋,满是荒凉的苍苔。陶渊明不屑于做官世俗的眼光,而我们又怎能真正被世俗所接受呢?我希望和你一起在绿酒和红裙中畅饮,但又恐怕黄花不愿意相伴。白衣的友人尚未到达,酒瓶早已空了,这种悠然的情绪,真需要人来领悟。
注释
- 山雨欲雨不敢雨:山中天气阴沉,似乎要下雨,却迟迟不下,表现一种压抑的气氛。
- 东篱人去几何年:东篱指的是陶渊明的隐居之地,想象友人已经离去多年。
- 寒香足凄楚:寒香指的是菊花的香气,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归去来: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渊明不入督邮眼:陶渊明不屑于做官,表明诗人对世俗的鄙视。
- 绿尊索共红裙饮:绿尊指的是酒杯,红裙比喻女伴,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骥,号松隐,北宋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题。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象征团聚和思念的日子。诗人借此机会向友人汪澄甫表达思念之情,同时反映出对人生、对世俗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寄汪澄甫》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思。开篇以“山雨欲雨不敢雨”引入,营造出一种阴郁的自然气氛,给人一种期待又无奈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停杯待与黄花语”,表达了自己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回忆起东篱的往事,表现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尤其是“坐想寒香足凄楚”一句,勾勒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气氛。陶渊明的隐逸精神贯穿其中,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几句,诗人以饮酒作乐作为结尾,尽管内心有些忧伤,但仍希望享受生活的乐趣。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对友谊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然的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雨欲雨不敢雨:形容山中阴沉的天气,暗示着情绪的压抑。
- 停杯待与黄花语:表达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聚,畅谈的渴望。
- 东篱人去几何年:感慨友人离去已久,时光流逝令人唏嘘。
- 坐想寒香足凄楚:品味寒香,感受到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 秋崖早赋归去来:早已写下归隐的诗句,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亦无茅屋荒苍苔:描绘出环境的荒凉,暗示生活的无奈。
- 渊明不入督邮眼:强调陶渊明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 世俗宁有吾曹哉:表达对世俗的无奈与对隐逸的向往。
- 绿尊索共红裙饮:渴望与友人共饮,享受生活的乐趣。
- 却恐黄花不渠肯:担心菊花不愿意相伴,暗含对友谊的忧虑。
- 白衣未至酒瓶乾:白衣指友人尚未到来,酒已经喝完,表现出期待的心情。
- 此意悠然要人领:强调这种悠然自得的情感需要他人来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友谊,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寒香足凄楚”。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友谊、孤独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雨:象征着情感的压抑与期待。
- 黄花:代表友谊与美好时光。
- 寒香:暗喻孤独与思念。
- 秋崖:象征人生的变迁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著名的隐士?
- A. 陶渊明
- B. 王维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绿尊”和“红裙”分别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和饮酒的伴侣
- B. 绿树和红花
- C. 绿色衣服和红色裙子
- D. 青山和白云
答案
- B. 宋代
- A. 陶渊明
- A. 酒杯和饮酒的伴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与陶渊明的诗作,两者都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方岳更加关注友谊的情感,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编者:李白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作者:王力
- 《陶渊明传》作者: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