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嘉兴》

时间: 2025-01-27 03:28:14

舟出嘉禾五里城,僧楼山塔互峥嵘。

酒旗密比随风舞,渔网横拖漾日晴。

画舫贵人帆去稳,单衣游女着来轻。

山歌已接长河堰,到得临平月又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出嘉禾五里城,僧楼山塔互峥嵘。
酒旗密比随风舞,渔网横拖漾日晴。
画舫贵人帆去稳,单衣游女着来轻。
山歌已接长河堰,到得临平月又明。

白话文翻译:

船从嘉禾五里城出发,僧楼和山塔相互峥嵘高耸。
酒旗在风中密密地舞动,渔网在阳光下横拖着泛起波纹。
华丽的画舫上,贵人们的帆船稳稳地行驶,
而穿着单衣的游女轻盈地靠近。
山歌已经传到了长河的堤岸,
此时到了临平,明月又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嘉禾:指嘉禾县,古地名。
  • 五里城:这里可能是指嘉禾五里城,地名。
  • 僧楼:指寺庙的塔楼。
  • 峥嵘:形容高耸的样子。
  • 酒旗:酒家悬挂的旗帜,表示售酒。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游女:指轻盈游玩的女子。
  • 山歌:乡村的歌曲。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游览途中所见的风物人情,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南杰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风格清新婉约,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江南水乡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通过游览所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乘船游览的情景。开头两句“舟出嘉禾五里城,僧楼山塔互峥嵘”,既描绘了水乡的地理特征,又展现了宗教文化的影响,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构图上形成了前景的舟与背景的高塔相映成趣的画面。

接下来的“酒旗密比随风舞,渔网横拖漾日晴”,诗人用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水乡生活的热闹与生机,酒旗随风飘舞,渔网在日光下波动,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美丽画面,传递出生活的愉悦和轻松。

“画舫贵人帆去稳,单衣游女着来轻”则反映了水乡的社会生活,贵人乘坐华丽的画舫,游女则轻盈而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江南的富裕与闲适。

最后两句“山歌已接长河堰,到得临平月又明”则是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山歌传到河堤,明月高悬,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生活的感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出嘉禾五里城:描述了诗人乘船离开嘉禾五里城,暗示出行的开始。
  2. 僧楼山塔互峥嵘:描绘了高耸的僧楼与山塔,表现出江南的文化氛围。
  3. 酒旗密比随风舞:展现了酒家热闹的场景,酒旗在风中舞动,生动形象。
  4. 渔网横拖漾日晴:形容阳光下,渔网在水中轻轻荡漾,展现出水乡的生活气息。
  5. 画舫贵人帆去稳:描绘了富人乘坐的画舫,稳稳地行驶在水面上,体现出富裕的生活。
  6. 单衣游女着来轻:与前句形成对比,描绘游女的轻盈优雅,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7. 山歌已接长河堰:山歌传来,反映了民间生活的乐趣。
  8. 到得临平月又明:最终回归到自然,明月高悬,寓意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旗密比随风舞,渔网横拖漾日晴”,对称工整。
  • 比喻:将酒旗与舞动相类比,生动形象。
  • 意象:如“明月”,营造出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自然描绘与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游历与探索。
  • 酒旗:象征生活的欢乐与热闹。
  • 渔网:象征渔民的生活与自然的富饶。
  • 画舫:象征富裕与繁华。
  • 明月:象征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朱南杰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舟出嘉禾五里城”中的“嘉禾”是指?

    • A. 一种植物
    • B. 地名
    • C. 建筑
    • D. 一种鱼
  3. 诗中提到的“画舫”主要描述的是?

    • A. 渔船
    • B. 华丽的船只
    • C. 小舟
    • D. 农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朱南杰《出嘉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但朱南杰更侧重于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而白居易则着重于离别的情感。前者展现生机,后者则充满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朱南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