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时间: 2025-01-11 05:0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作者:叶梦得 〔宋代〕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
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
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色,碧瓦上的新霜侵入了我的梦境,黄花已经过了清秋。风帆不知何处停留在小舟上,故人即将离去,夕阳也似乎在回头追寻。乐圃桥边我想询问一下,有人高卧在江楼中。寄出声音只是为了诉说离别的忧伤。桂树丛应当已经老去,何以让我在此久留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瓦:指青色的瓦片,形容清晨的清新。
- 新霜:刚刚降落的霜,暗示刚入冬的季节。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结束。
- 扁舟:小船,象征着漂泊和旅行。
- 乐圃:乐园,指的是美好的地方。
- 高卧:指安静地躺着,形容悠闲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桂丛:桂树,象征着思念与离别,常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宗正,号惭愧,生于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兼具情感和意境,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章长卿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同时寄托了对生命流逝和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景和心境。诗的开头“碧瓦新霜侵晓梦”,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寒冷,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黄花已过清秋”,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黄花的凋零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似乎在预示着离别的来临。
“风帆何处挂扁舟”,在此,诗人感叹小舟的漂泊,隐喻着人生的不确定与漂泊不定。故人即将离去,“残日更回头”,夕阳的回头更添一层惆怅,似乎在诉说着不舍的情感。
“乐圃桥边烦借问”,诗人希望能从他人那里得知一些消息,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心与牵挂。而“寄声聊为诉离忧”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寄托情感的用意,借声音诉说离别之苦。
结尾“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桂树的老去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诗人不禁反思自己为何还在此留恋,带有一种无奈与淡淡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瓦新霜侵晓梦:清晨的新霜映衬青瓦,令人沉浸在梦境中。
- 黄花已过清秋:菊花已然凋零,秋天已经过去,暗示着离别的时刻。
- 风帆何处挂扁舟:不知小舟停泊何处,表达对故人的思绪。
- 故人归欲尽:故人即将离去,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不舍。
- 残日更回头:夕阳似乎在回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 乐圃桥边烦借问:在乐圃桥边询问,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 有人高卧江楼:有人在江楼上安静地休息,隐喻一种悠闲生活。
- 寄声聊为诉离忧:寄出声音,只为诉说离别的忧愁。
- 桂丛应已老:桂树应该已经老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何事久淹留:为何还在此久留,流露出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夕阳“回头”,赋予自然以情感,渲染离别的氛围。
- 对仗:如“乐圃桥边”“江楼”,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同时也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瓦:象征清晨与宁静,表达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思考。
- 新霜:象征时节的变化,暗示人事的无常。
- 黄花:象征秋的结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 扁舟:象征漂泊与旅行,表现了人生的无定。
- 桂丛:象征思念与离别,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花已过清秋”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秋天的美好
B. 时间的流逝
C. 春天的来临
D. 夏天的繁盛 -
“碧瓦新霜侵晓梦”中“新霜”主要暗示了什么?
A. 冬天的到来
B. 春天的希望
C. 秋天的凋零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乐圃桥”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
A. 快乐
B. 离别的忧伤
C. 家乡的美丽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甫》(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别》(王维)与《临江仙》的主题相似,都是对友人的离别之情。王维的诗中通过自然景物表达离别的愁苦,而叶梦得则通过清晨的景象和个人感受,传达一种更深层的内心旁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