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时间: 2025-01-27 05:1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愁几许,似春云蔼蔼,连空无数。
眉尖偏易得,没个因由分付。
杨柳烟浓,海棠花暗,绿涨墙头路。
小楼应是,有人和泪凝伫。
长记宝轴妆成,鸳鸯绣懒,轻笑歌金缕。
香雪精神依旧否,风月谁怜虚度。
带减衣宽,十分憔悴,两下平分取。
黄昏可更,子规声碎烟坞。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愁绪有多少呢?就像那笼罩天空的春云,连绵无尽。
眉头间的烦恼总是容易显露,却无由说出原因。
杨柳的烟雾浓密,海棠花的颜色暗淡,绿意在墙头小路上蔓延。
小楼里应该有一个人,泪水凝聚,静静伫立。
我常记得那精美的扇子妆成,鸳鸯绣图懒散,轻声笑着唱着金缕歌。
香雪的精神依旧吗?风月之下,谁在怜惜这虚度的时光?
衣衫宽大,愈显憔悴,彼此都在分担这份忧愁。
黄昏时分,子规的啼声在烟雾缭绕的河湾中断断续续。
注释:
- 春愁:春天带来的忧愁,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 眉尖:指眉头,形容情绪的显露。
- 杨柳:象征春天和柔情。
- 海棠花:美丽却又稍显忧愁的花,代表女性的柔美和情感。
- 宝轴:指精美的扇子,通常用来装饰和消暑。
- 鸳鸯绣:象征着爱情和伴侣的图案。
- 子规: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鸟,象征着哀伤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机,南宋时期的词人,字之华,号静斋,出生于诗词兴盛的年代。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擅长描绘春愁、离别等主题。
创作背景:
《酹江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愁苦,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局的深思。
诗歌鉴赏:
《酹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愁绪,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的“春愁几许”便引入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紧接着“似春云蔼蔼”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如幻的朦胧景象,仿佛春天的云彩与诗人的愁绪交织在一起。随着诗句的推进,意象不断丰富,杨柳、海棠、墙头的绿意,都在描绘着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中“小楼应是,有人和泪凝伫”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那份无奈与悲伤。黄机用“香雪精神依旧否”一语,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后的“黄昏可更,子规声碎烟坞”,则将整首诗的情感从春天的愁苦带入了黄昏的孤独,子规鸟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愁思,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伤与思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愁几许:春天的愁绪有多少?
- 似春云蔼蔼,连空无数:如同春天的云彩,弥漫在空中,难以计数。
- 眉尖偏易得:眉头的烦恼总是显露出来。
- 没个因由分付:却没有理由可以诉说。
- 杨柳烟浓,海棠花暗:杨柳的烟雾浓厚,海棠花的颜色暗淡。
- 绿涨墙头路:绿色在墙头小路上蔓延。
- 小楼应是,有人和泪凝伫:小楼里应该有一个人,在泪水中凝视。
- 长记宝轴妆成,鸳鸯绣懒:我常记得那精美的扇子妆成,鸳鸯绣图看起来懒散。
- 轻笑歌金缕:轻声笑着唱着金缕歌。
- 香雪精神依旧否:香雪的精神依旧吗?
- 风月谁怜虚度:在风月之下,谁来怜惜这虚度的时光?
- 带减衣宽,十分憔悴:衣衫宽大,愈显憔悴。
- 两下平分取:彼此都在分担着这份忧愁。
- 黄昏可更,子规声碎烟坞:黄昏时分,子规的啼声在烟雾缭绕的河湾中断断续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绪比作春云,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春天、花草以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香雪精神依旧否,风月谁怜虚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春日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无奈。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愁: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安。
- 杨柳:柔美的象征,寓意着思念与柔情。
- 海棠:美丽而又带有忧伤的花,象征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 宝轴: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 子规:象征着离别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愁几许”中的“愁”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激动 -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什么? a. 思念与柔情
b. 刚强与勇气
c. 绝望与悲伤 -
“香雪精神依旧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忆?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b. 未来的希望
c. 眼前的快乐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温庭筠的《梅花落》
诗词对比:
- 温庭筠《梅花落》: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愁苦,诗中采用了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 李清照《如梦令》:在表达离愁别绪方面,两者有相似之处,但黄机的作品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情感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格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