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了清明日愈迟,年华不复在辛夷。
谁知绿叶阴成处,正是青天露坐时。
茂草满庭喧鼓吹,嫩汤出鼎试枪旗。
衰翁敢作明年计?剩与东君惜语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了清明,日子愈发显得迟缓,年华已不再像辛夷花那样娇嫩。
谁能想到,在绿叶成荫的地方,正是青天露水滋润的时候。
庭院里杂草丛生,喧闹声中传来鼓声和吹奏,
嫩汤从鼎中冒出,正准备试验枪旗。
衰老的我怎敢去计划明年的事情?只剩下与春天惜别的言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过了清明日:清明节后,春天逐渐过去。
- 愈迟:时间愈发显得缓慢。
- 年华不复:青春年华已经不再。
- 辛夷: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绿叶阴成处:绿叶成荫的地方。
- 青天露坐时:青天之下,露水滋润的时光。
- 茂草满庭:庭院里长满了杂草。
- 喧鼓吹:鼓声和吹奏声喧闹。
- 嫩汤出鼎:刚煮好的汤从鼎中冒出来。
- 试枪旗:试验军旗,指一种军事活动。
- 衰翁:年老的人。
- 东君:春天的神,指春天的离去。
典故解析: “东君”指的是春天之神,古人常将春天的人格化为神明,表现对春天的眷恋与惜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任职于地方,经历了多次战乱,深感国破家亡之痛。其诗作以豪放、深沉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残春》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与伤感,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残春》是一首充满时光流逝感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诗的开头便以“过了清明日愈迟”引入,清明节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点,暗示着春天的渐行渐远,以及年华的无情流逝。接着,陆游通过“年华不复在辛夷”的对比,表现出青春的消逝与美好的逝去。
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巧妙地将绿叶、青天、露水等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却又带有些许凋零的氛围。尤其是“茂草满庭喧鼓吹”,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热闹场景,也暗示着生活的繁杂和喧嚣。此时,诗人转向内心的思考,“衰翁敢作明年计?”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诗中的“东君”则引出了对春天离去的惋惜,隐含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表达了陆游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清明日愈迟:时间推移,春天似乎在加速流逝。
- 年华不复在辛夷:青春的美好似乎已不再。
- 谁知绿叶阴成处:隐含着对生命的思考,绿叶的阴影显示出生命的繁茂。
- 正是青天露坐时:恰恰是在春日的美好时光。
- 茂草满庭喧鼓吹:生活中的喧嚣与繁忙。
- 嫩汤出鼎试枪旗: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军事的张扬。
- 衰翁敢作明年计?:老年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 剩与东君惜语离:对春天的惜别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神明(东君),强化了对春天的珍视。
- 对仗:诗中不少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对青春的惋惜、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惘,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春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更新与流逝。
- 绿叶:生命的繁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青天露:清晨的露水,象征新生与清新的开始。
- 茂草:象征生活的繁杂与琐碎。
- 东君:春天的神,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离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年华不复在辛夷”是什么意思?
- A. 春天永远不会过去
- B. 青春的美好已不再
- C. 辛夷花开得很美
- D. 诗人对花的喜爱
-
诗中“衰翁敢作明年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 C. 对春天的珍惜
- D. 对生活的乐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相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作常有相似的忧国情怀,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