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报早离火院。
弃了一家攀恋。
自在水云前。
乐安然。
便结长生煅炼。
得做上仙亲眷。
搜出碧潭玄。
月团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早早离开尘世的向往,抛弃了世俗的情感纠葛,心境如同水云般自在安然。希望通过修炼来达到长生,最终能够成为仙人,享受与亲友团圆的美好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奉报:报答,回馈。
- 火院:指的是人间的生活,火象征着繁杂与痛苦。
- 攀恋:指对亲情、爱情的依恋。
- 自在:自由自在。
- 水云:形容悠然自得的状态。
- 安然:安静而平和。
- 长生:长生不老,仙人的境界。
- 煅炼:修炼。
- 亲眷:亲人和朋友。
- 碧潭:清澈的水潭。
- 玄:深奥,神秘。
- 团圆:团聚。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上仙”与道教文化有关,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碧潭”与“月团圆”也隐含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代表着纯净与圆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自然闲适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昭君怨》创作于王哲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纷扰生活的反思中,诗人在此时选择抛弃世俗纷争,希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长生的理想。
诗歌鉴赏:
整首《昭君怨》表面上看似表达一种离开尘世、追求长生的愿望,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诗中的“火院”不仅象征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是对人间苦难的隐喻。王哲通过“自在水云前”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理想的向往,渴望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长生、炼丹、仙人等意象贯穿全诗,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影子,反映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在最后一句“月团圆”中,诗人将人间的团圆与仙界的宁静相结合,寓意着一种人欲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奉报早离火院: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早期告别,渴望抛弃繁杂的尘世情感。
- 弃了一家攀恋:断绝对亲情、爱情的依恋,展现出决然的态度。
- 自在水云前:希望生活在如水云般的自由状态中,享受宁静。
- 乐安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 便结长生煅炼:通过修炼长生,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
- 得做上仙亲眷:向往成为仙人,与亲友共享长生之乐。
- 搜出碧潭玄:寻找深邃的意义,探索人生的本质。
- 月团圆:象征着理想中的圆满与幸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云”比喻理想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碧潭”、“月团圆”等自然意象,传达出对纯净与和谐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逃避心态与对长生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云:象征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寓意淡泊明志。
- 火院:代表世俗生活的纷扰与痛苦,表现出对世俗的厌倦。
- 碧潭:清澈、宁静,象征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 月团圆:圆满、幸福,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火院”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由自在
B. 世俗生活的纷扰
C. 自然的宁静
D. 亲情的温暖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月团圆”表达了对 __ 的向往。
-
判断题:王哲的诗歌风格主要是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
(对/错)
答案:
- B
- 圆满与幸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团圆与宁静的向往。
- 《庐山谣》(李白):探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展现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王哲《昭君怨》 VS 李白《静夜思》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宁静与团圆的渴望,但王哲更侧重于道教的长生理想与超脱,而李白则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出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故乡的依恋。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