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引》
时间: 2025-01-11 19:5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引》
乌夜啼,在庭树,乌啼哑哑天欲曙。
阿儿被诬身系狱,尽室烦冤受荼毒。
乌啼何为绕吾屋?下堂唤妇起听乌,
忽喜淮南儿有书。书中报道儿罪脱,
此乐欣欣天下无。儿归拜母为母说,
泰州使君当世杰。执法霜台旧司臬,
明如青天皎如月。冤狱平反解缧绁,
已死得生诬得雪。海可枯,山可裂,
使君之德不可灭。乌啼爱我庭树枝,
我爱使君君不知。使君归朝奉天子,
日日听乌为君喜。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的树上,乌鸦哑哑地叫,天色渐亮。
我的儿子被冤屈入狱,全家都受到了无尽的苦恼。
乌鸦为何在我家周围鸣叫?我下堂喊妻子起来听乌鸦,
忽然得知淮南的儿子有了书信。信中说儿子冤屈得以脱身,
这消息让我欢喜无比,天下再无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儿子回家拜见母亲,对她说,
泰州的使君是当世的英杰。他在霜台执法,
公正得如同明亮的青天和皎洁的月亮。冤屈得到平反,囚徒解脱,
死者复生,冤屈得以清白。海可枯,山可裂,
但使君的德行却不会消灭。乌鸦爱我庭树的枝条,
我也爱使君,只是他不知。使君朝见天子,
日日听乌鸦为他欢喜。
注释
- 乌夜啼:乌鸦在夜间鸣叫,象征着不安与烦恼。
- 阿儿:指儿子,作者因儿子受冤入狱而感到痛苦。
- 泰州使君:指的是当地的官员,代表公正与清白的力量。
- 执法霜台:形容官员公正执法,霜台象征着清白与公正。
- 冤狱:冤屈的监狱,指因冤屈而入狱的人。
- 缧绁:指囚禁的锁链,象征束缚和苦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基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常常关注社会的不公与人们的苦难。在他的作品中,常能看到对家庭、亲情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创作背景
《乌夜啼引》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冤屈与不公的广泛关注。诗中描绘了一个母亲因儿子冤屈而痛苦的场景,表达了对公正的渴望与对良善官员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乌夜啼引》通过乌鸦的鸣叫引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家庭的关怀与对社会正义的渴求。开篇的乌鸦声声哀鸣,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儿子被冤屈的情境,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而后,随着书信传来的好消息,诗人的心情从苦恼转为欣喜,体现了人们在绝望中对希望的渴望。诗中借助“泰州使君”的形象,展现了正义的力量,也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与社会正义的密切关系。最后,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使君的敬爱时,似乎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无私的爱,令人动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家庭的深切关怀,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夜啼:乌鸦在夜晚鸣叫,代表着不安的情绪。
- 阿儿被诬身系狱:儿子因冤屈被关入监狱,家庭因此蒙上阴影。
- 乌啼何为绕吾屋?:乌鸦为何在我家周围鸣叫?表达了诗人的困惑与痛苦。
- 忽喜淮南儿有书:突然得知儿子有书信,带来了转机与希望。
- 此乐欣欣天下无:得知儿子冤屈得以解除,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 冤狱平反解缧绁:冤屈得以平反,囚徒得以解脱,象征了正义的回归。
- 使君之德不可灭:虽然海枯山裂,但使君的德行将永存,强调了良善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拟人:乌鸦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家庭的关爱。
- 对仗:如“海可枯,山可裂”,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使君的德行比作青天皎月,彰显其公正与明亮。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正义的渴望与对家庭的关爱,表现了人在逆境中对希望的追求,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着悲伤与不安,也预示着冤屈与苦难。
- 庭树:象征着家庭的庇护与温暖。
- 书信:代表着希望与转机。
- 泰州使君:象征着公正与正义的化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乌夜啼引》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基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泰州使君”象征着什么?
- A. 黑暗
- B. 公正
- C. 财富
-
诗中乌鸦的鸣叫最初代表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 B. 陈基
- B. 公正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乌夜啼引》与《秋夕》:两者都表现了对家庭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反思,但《乌夜啼引》更加强调正义的力量,而《秋夕》则流露出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 《乌夜啼引》与《静夜思》:同样运用夜晚的意象,但《静夜思》着重于思乡之情,而《乌夜啼引》则侧重于社会的不公与亲情的呼唤。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张某某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某某
- 《中华诗词大典》 - 编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