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 春雨》
时间: 2025-01-26 04:0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替花愁一春霖雨,灯前夜夜频听。
阴晴底与林鸠事,偏唤红流香径。
斜复整。似一桁珠帘,隔断红楼影。
天容未醒。看泪洗梨妆,粉销桃脸,蜂蝶一林静。
沾衣冷。谁说香飘带杳,寻春辜了游兴。
梁间燕怨红襟湿,软语商量不定。
添好景。只鸭绿溪痕,水长开明镜。
云低又暝。且莫放春归,同寻幽赏,烟际撑孤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因春雨而生的愁苦,诗人整夜在灯下倾听雨声。阴晴不定的天气与林中的鸲鸟相互影响,雨水又唤醒了花香弥漫的小径。斜挂的珠帘仿佛隔断了红楼的影子,天色尚未明朗,梨花的妆泪被雨水洗去,桃花的粉妆也被冲淡,蜂蝶在花间静静飞舞。衣服被雨水打湿,谁说香气散去就难以寻春,反而让人对游玩产生了遗憾。屋梁上的燕子怨恨红色的衣襟湿透,低声商量着不确定的情感。增添了美丽的景色,只有鸭绿溪的痕迹留在水面上,水面如同明镜一般清澈,云层低沉又昏暗。不要放走春天,快来一起寻幽赏景,在烟雾缭绕的水边撑起小船。
注释:
- 替花愁:为花儿的愁苦而感到担忧。
- 霖雨:连绵不断的细雨。
- 阴晴底:阴云和晴天的变化。
- 林鸠:指林间的鸟,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鸟类。
- 红流香径:指花香弥漫的小路。
- 珠帘:形容细雨如珠帘般垂落。
- 梨妆:指梨花的妆容。
- 桃脸:指桃花的容颜。
- 沾衣冷:雨水打湿衣服,感到寒冷。
- 鸭绿溪:指一条溪流,象征清晰的水面。
- 撑孤艇:在水面上划船,象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崇光,现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其创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用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正值细雨绵绵之时,诗人以春雨为引子,抒发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花草的怜惜。在细雨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买陂塘 春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雨带来的复杂感受。诗人用“替花愁一春霖雨”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因春雨而生的忧愁。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因阴晴变化而影响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春雨的细腻与温柔。尤其是“看泪洗梨妆,粉销桃脸”,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春雨对花的影响,仿佛在告诉我们,春雨虽美,却也带来伤感。
在对比中,诗人同时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思考,既有“沾衣冷”的寒意,也有“添好景”的美好期待。最后,诗人以“且莫放春归,同寻幽赏,烟际撑孤艇”结束,全诗在愁苦与希望之间游走,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细腻动人,使得读者在感受春雨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独白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替花愁一春霖雨:为花儿因春雨而愁苦而感到忧伤。
- 灯前夜夜频听:在灯下,夜夜倾听雨声。
- 阴晴底与林鸠事:阴晴变化与林中鸟儿的事情。
- 偏唤红流香径:雨水唤醒了花香的小径。
- 斜复整:雨斜斜落下又停歇。
- 似一桁珠帘:如同珠帘般的细雨。
- 隔断红楼影:细雨似乎隔断了红楼的影子。
- 天容未醒:天色尚未明朗。
- 看泪洗梨妆:看雨水洗去梨花的妆容。
- 粉销桃脸:桃花的妆容也被冲淡。
- 蜂蝶一林静:蜂蝶在林中静静地飞舞。
- 沾衣冷:衣服被雨水打湿,感到寒冷。
- 谁说香飘带杳:谁说香气散去就难以寻春。
- 寻春辜了游兴:寻春的兴致反而因雨而减。
- 梁间燕怨红襟湿:屋梁上的燕子怨恨红色衣襟被打湿。
- 软语商量不定:低语商量着不确定的情感。
- 添好景:增添了美丽的景色。
- 只鸭绿溪痕:只有鸭绿溪的痕迹。
- 水长开明镜:水面如同明镜一样清澈。
- 云低又暝:云层低沉又昏暗。
- 且莫放春归:不要放走春天。
- 同寻幽赏:快来一起寻幽赏景。
- 烟际撑孤艇: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撑起小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珠帘,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类情感,如“燕怨”。
- 对仗:诗中有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雨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愁苦与美好之间游走,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愁苦。
- 梨妆、桃脸:象征花的美丽与脆弱。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对温暖的渴望。
- 鸭绿溪:象征清澈的水面与自然的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霖雨”指的是:
A. 大雨
B. 连绵不断的细雨
C. 暴风雨 -
“沾衣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寒冷
C. 幸福 -
诗中提到的“桃脸”指代的是:
A. 桃子的脸
B. 桃花的妆容
C. 人的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与人事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崇光的《买陂塘 春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张崇光更侧重于细雨带来的愁苦,而李清照则表现了春天的欢愉与思念。
-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情感与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崇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