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通判》

时间: 2025-01-10 22:49:39

胡公家学本中庸,挺挺云来有祖风。

但得年皆余八十,何妨位不至三公。

方期束帛迎申老,忽举空衣葬葛洪。

江左只今推甲族,庆源衮衮自无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胡通判
作者: 蔡戡 〔宋代〕

胡公家学本中庸,
挺挺云来有祖风。
但得年皆余八十,
何妨位不至三公。
方期束帛迎申老,
忽举空衣葬葛洪。
江左只今推甲族,
庆源衮衮自无穷。


白话文翻译:

胡公的家学根基在于中庸,
他身姿挺拔,如同云彩飘来,承袭了家族的风范。
活到八十岁,已经算是长寿,
即使没有达到三公的高位又有什么关系?
本来期望能包裹着绸缎迎接申老的到来,
却突然举起空衣为葛洪举行葬礼。
如今江左的士族推举着甲族,
庆源的子孙一代代绵延不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公:指胡通判,胡公是对其尊称。
  • 中庸:指儒家思想中强调的温和、不偏激的处世态度。
  • 挺挺:形容身姿直立、端庄。
  • 束帛:指用丝绸包裹,表示对老人的尊重。
  • 葬葛洪: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士,诗中提及其空衣,暗指胡公的去世。

典故解析:

  • 三公:古时的高官,指摄政或辅佐皇帝的大臣。
  • 申老:可能指古代某位名士,具体身份不详。
  • 葛洪:东晋道士,著有《抱朴子》,与长生不老之术相关,暗示死亡与长生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悼念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是蔡戡为胡通判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胡公的哀悼与追思,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老年和生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胡通判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儒家对中庸、长寿和士人地位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家学本中庸”点出胡公的为人,表现出他内心的稳重和从容。接着用“挺挺云来”描绘了胡公的形象,象征着其卓然不群的风范。诗中提到“但得年皆余八十”,强调胡公的长寿与成就,尽管没有达到三公的高位,这种谦虚的态度更显其品德。

而“方期束帛迎申老”,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却在“忽举空衣葬葛洪”的转折中,带出悲痛的情感,表现出生死无常的哲理。在最后两句中,提到江左士族推举甲族,强调了时代变化和家族繁衍的无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个人的追思,又有对社会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公家学本中庸:胡通判的家学传承中庸的思想,体现出其为人的处事原则。
  2. 挺挺云来有祖风:胡公的气质与家族的传统相呼应,形象生动。
  3. 但得年皆余八十:对胡公长寿的赞美,表明对其生命的尊重。
  4. 何妨位不至三公:即使未能达到高位,也不影响其价值。
  5. 方期束帛迎申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迎接名士的到来。
  6. 忽举空衣葬葛洪:突如其来的哀伤,指胡公的去世。
  7. 江左只今推甲族:提到江左地区的家族兴起,展现社会变迁。
  8. 庆源衮衮自无穷:庆源的后代不断繁衍,暗示着历史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胡公比作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束帛迎申老,举空衣葬葛洪”,声调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胡通判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地位和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理想的气质。
  • 束帛:表示对老年的尊敬与期待。
  • 空衣:暗示死亡的无奈与突兀。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文化内涵,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公的家学思想是什么?
    A) 仁爱
    B) 中庸
    C) 道义

  2. “忽举空衣葬葛洪”中的“空衣”指代什么?
    A) 服装
    B) 胡公的遗物
    C) 葛洪

  3. 诗中提到的“江左”主要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答案:

  1. B) 中庸
  2. B) 胡公的遗物
  3. B) 南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蔡戡的《挽胡通判》更侧重于个人的追思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是对国家与家国情怀的表达。两者都展示了历史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