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时间: 2025-01-10 22:3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作者: 李白 〔唐代〕
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
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
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衡山的高峻与秀美,表达了诗人对方外和尚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衡岳山中有高人,五峰耸立,正如那真骨般的挺拔。远道而来的我,心中充满敬意,恰似海水照映着秋天的明月。南海的大臣们都向他请教道理,纷纷前来谒见。用甘露般的言辞洒下,清凉的气息滋润着肌肤和头发。明湖如同天空的镜子,香阁高耸入云,登上去远眺,风儿轻拂,新的花期也在此时绽放。
注释:
- 阐士:指高尚的士人或隐士。
- 秀真骨:形容山峰的秀美和挺拔,像真骨一样坚硬。
- 南溟:指南海,象征远方的地方。
- 洒以甘露:比喻清凉的言语或教诲,像甘露一样滋润人心。
- 明湖:指湖水清澈如镜。
- 香阁:形容阁楼的芬芳,代表高雅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李白游历巴陵时写给方外和尚的赠诗,表达了他对高人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李白崇尚道教哲学和隐士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结合了山水之美与人之情。诗中“衡岳有阐士”开篇便引出对山中隐士的赞美,表现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接着,“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以海水与明月的意象,渲染出诗人心中对方外的敬仰与思念,情感真挚而深远。紧接着的“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则展现了方外之士在世间的崇高地位,吸引着众多名士前来请教。
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像“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这样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最后一句“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则将诗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融合,表现出一种清新、愉悦的心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充沛饱满,既有对高人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衡岳有阐士:开头即点明主题,强调衡山隐士的存在。
- 五峰秀真骨: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山峰的雄伟与壮丽。
- 见君万里心:表达对方外和尚的敬仰之情,远道而来的心意。
- 海水照秋月:比喻心中明亮与清澈,情感的深远。
- 大臣南溟去:提到古代士人对隐士的向往,突出方外的崇高地位。
- 问道皆请谒:强调求道者的虔诚与敬重。
- 洒以甘露言:象征着教导的滋润,清新的思想。
- 清凉润肌发:进一步形象化滋润的感觉,体现其影响。
- 明湖落天镜:比喻湖水如镜,展现自然的宁静。
- 香阁凌银阙:描述阁楼的高雅与清香,提升了场景的氛围。
- 登眺餐惠风:表达了诗人身处高处,感受自然的快意。
- 新花期启发:暗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寓意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水照秋月”,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具有音乐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拟人:如“洒以甘露言”,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理想生活的精神。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岳:象征高尚与隐逸。
- 阐士:代表理想人格。
- 海水、秋月:象征清澈与理想,表现内心的明亮。
- 明湖、香阁: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阐士”指的是: A. 一种花 B. 高尚的隐士 C. 大臣 D. 游客
-
“明湖落天镜”中的“明湖”比喻的是: A. 真实的湖水 B. 内心的宁静 C. 秋天的天空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洒以甘露言”是在比喻什么? A. 苦涩的经历 B. 清凉的教导 C. 美味的食物 D. 干燥的天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李白的《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奔放,而王维则更加细腻与沉静。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