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黄杨柳著烟轻,
细草茸茸亲屐行。
行到水边心会处,
夕阳一树否花明。
白话文翻译:
在淡黄的杨柳轻轻拂动着烟雾,细细的草地上柔软地踏着鞋子。走到水边,心里豁然开朗的地方,夕阳下树上的花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淡黄:指颜色柔和的黄色。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 著:这里是“覆盖、附着”的意思。
- 烟轻:指薄烟轻轻飘浮,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细草茸茸:形容细小的草生长茂盛,柔软如茸毛。
- 亲屐行:指穿着鞋子在草地上走,形容行走的轻松。
- 心会处:心中感到愉悦和理解的地方。
- 夕阳:指傍晚的阳光,象征着温暖与宁静。
- 否花:这里的“否”指是否,表示树上的花盛开与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意境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宋代诗人对环境和内心情感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陈深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小园即事》创作于春日,诗人走在小园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小园即事》是一首描绘春日小园景色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平和。首句“淡黄杨柳著烟轻”以生动的色彩与轻柔的意象描绘出春日的气息,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与诗人低语。接着,细草茸茸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诗人轻轻地行走在草地上,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第三句“行到水边心会处”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走到水边,心中豁然开朗,似乎找到了与自然的深层次共鸣。最后一句“夕阳一树否花明”则通过夕阳的映照,赋予了树上花朵以生机与光辉,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温暖与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黄杨柳著烟轻:描绘春天杨柳的颜色与轻盈,营造出轻柔的氛围。
- 细草茸茸亲屐行:细致的草地给人以舒适的触感,表现出与自然亲密的关系。
- 行到水边心会处:水边的宁静与美好使诗人心中感到愉悦,体现出一种心灵的共鸣。
- 夕阳一树否花明:夕阳下的树花明亮生动,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和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与烟轻相结合,增强了视觉的柔和感。
- 拟人:杨柳似乎在与人交流,传达出一种生动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新的生机与希望。
- 细草:柔软与温暖,象征自然的亲切感。
- 水边:心灵的寄托与思考的空间。
- 夕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主要景物是? A. 山川
B. 杨柳与细草
C. 雪花 -
填空题:诗人走到水边,心里感到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对还是错?
答案:
- B
- 豁然开朗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侧重于晨光与鸟鸣,体现出另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
- 《静夜思》:表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思乡情怀,与《小园即事》的自然宁静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