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11 10:4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李纲 〔宋代〕
云岭水,南北自分流。 触目澜翻飞雪浪,赴溪盘屈转琼钩。 呜咽不胜愁。 归去客,征骑远闽州。 路入江南春信未,日行北陆冷光浮。 还揽旧貂裘。
白话文翻译:
云岭之水,南北各自分流。 眼前波澜翻滚,如同飞舞的雪浪,溪水曲折流转,宛如琼钩。 水声呜咽,令人不胜愁苦。 归去的旅人,骑马远行至闽州。 路途进入江南,春天的消息尚未传来,太阳在北方的陆地上,冷光浮动。 再次披上旧时的貂裘。
注释:
- 云岭水:指高山上的水流。
- 南北自分流:形容水流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流去。
- 触目澜翻飞雪浪:形容水波翻滚,如同飞舞的雪浪。
- 赴溪盘屈转琼钩:形容溪水曲折流转,宛如琼钩。
- 呜咽不胜愁:形容水声如同呜咽,令人感到极度的愁苦。
- 征骑远闽州:指旅人骑马远行至闽州。
- 路入江南春信未:指旅人进入江南,但春天的消息尚未传来。
- 日行北陆冷光浮:形容太阳在北方的陆地上,冷光浮动。
- 还揽旧貂裘:指旅人再次披上旧时的貂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沉郁顿挫,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可能作于他流放或远行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愁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李纲流放或远行途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愁苦。诗中的“云岭水”、“飞雪浪”、“琼钩”等意象,以及“呜咽不胜愁”的情感表达,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岭之水为起点,描绘了南北分流的自然景象,进而通过“触目澜翻飞雪浪”和“赴溪盘屈转琼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水波翻滚、溪水曲折的壮丽画面。诗中的“呜咽不胜愁”一句,巧妙地将水声与愁苦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后文通过“归去客”、“征骑远闽州”等词句,进一步抒发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李纲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岭水,南北自分流。
- 描绘高山上的水流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流去,展现了自然的壮阔景象。
- 触目澜翻飞雪浪,赴溪盘屈转琼钩。
- 通过生动的比喻,形容水波翻滚如同飞舞的雪浪,溪水曲折流转宛如琼钩,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呜咽不胜愁。
- 将水声比喻为呜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情感。
- 归去客,征骑远闽州。
- 指出旅人骑马远行至闽州,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寂。
- 路入江南春信未,日行北陆冷光浮。
- 描述旅人进入江南,但春天的消息尚未传来,太阳在北方的陆地上,冷光浮动,增强了旅途的孤寂感。
- 还揽旧貂裘。
- 旅人再次披上旧时的貂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触目澜翻飞雪浪”和“赴溪盘屈转琼钩”,通过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如“呜咽不胜愁”,将水声拟人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路入江南春信未,日行北陆冷光浮”,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愁苦。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展现了李纲诗歌的独特风格。
意象分析:
- 云岭水:象征着自然的壮阔和旅人的孤寂。
- 飞雪浪: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 琼钩:象征着溪水的曲折和旅人的心路历程。
- 呜咽:象征着水声和内心的愁苦。
- 旧貂裘: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触目澜翻飞雪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的“呜咽不胜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
诗中的“还揽旧貂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故乡 B. 朋友 C. 亲人 D. 爱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愁苦。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纲《望江南》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愁苦,但李纲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李纲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