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颜使君清明日游因送萧主簿》

时间: 2025-01-10 23:21:50

谁知赏嘉节,别异忽相和。

暮色汀洲遍,春情杨柳多。

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

惆怅支山月,今宵不再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知赏嘉节,别异忽相和。
暮色汀洲遍,春情杨柳多。
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
惆怅支山月,今宵不再过。

白话文翻译:

谁能知道这赏春的佳节,别离的情绪却忽然交织在一起。
傍晚的色彩在水边的洲滩上弥漫,春天的情感在杨柳间愈加浓厚。
高耸的城楼上迎风飘扬的旌旗,让人依依不舍,
而在辽阔的水边,波涛轻轻拍打着岸边。
我惆怅地望着山上的明月,今晚的月光再也不能重现。

注释:

  • 赏嘉节:指的是春天的佳节,通常与清明节相关。
  • 汀洲:水边的洲滩。
  • 春情:春天的情感和气息。
  • 高城恋旌旆:高大的城楼上飘扬的旗帜引发的眷恋之情。
  • 极浦:最远的水边。
  • 宿风波:在水边过夜的风浪。
  • 惆怅:感到忧愁和惋惜。
  • 支山月:指的是山间的明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平,号淡斋,晚唐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诗人因送别友人而作。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祖日,充满了离别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离别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的“谁知赏嘉节”便点明了时节的特殊性,清明时节本是一个欢庆的日子,但在离别的情境下,诗人却感到分外惆怅。

接下来的描写“暮色汀洲遍,春情杨柳多”则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对比,描绘了傍晚时分洲滩上的美丽景色,令人心醉神迷,然而内心的离愁却愈加深重。“高城恋旌旆”一句,表现了对故土的依恋,旌旗的飘扬象征着一种战斗精神,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留恋。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惋惜,明月虽美,但今晚的美好无法再现。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离别的愁苦,反映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知赏嘉节:开篇设问,表达对春天佳节的感慨。
  2. 别异忽相和:转瞬之间,离别的情感与节日的欢愉交织。
  3. 暮色汀洲遍:描绘晚霞映照水边洲滩的美景。
  4. 春情杨柳多:春天的气息在杨柳间愈加浓烈。
  5. 高城恋旌旆:高大的城楼让人产生眷恋之情。
  6. 极浦宿风波:水边的波涛轻轻拍打,象征着离别的忧伤。
  7. 惆怅支山月:对明月的凝望,唤起对过去的怀念。
  8. 今宵不再过:暗示今晚的美好无法重现,带来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生机比作杨柳的情感,形象生动。
  • 对仗:如“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情被赋予人性,表现情感的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杨柳:代表柔情与思念。
  • 明月:象征思乡与怀旧。
  • 旌旗:象征对故土的眷恋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佳节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人对高城的感情如何?

    • A. 厌恶
    • B. 眷恋
    • C. 无所谓
    • D. 忘记
  3. 诗中“今宵不再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惆怅
    • C. 兴奋
    • D.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其更注重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友人的祝福,而皎然的《同颜使君清明日游因送萧主簿》则更侧重于春天的情感和离别的惆怅。两首诗在主题上相似,但在情感基调与意象表现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