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 徐铉 〔唐代〕 共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与泉水共享大地的脉动,与砧杵共享秋天的声音。
注释:
- 共泉:与泉水共同。
- 分地脉:分享大地的脉动,这里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 砧杵:古代用来敲打衣物的一种工具,这里指砧杵敲打的声音。
- 共秋声:与秋天的声音共同,这里指秋天的氛围和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元休,号虎丘山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五言诗见长。此诗可能是在秋天创作,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徐铉在户外听到泉水流动和砧杵敲打的声音,感受到了秋天的氛围,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深刻感受。诗中的“共泉分地脉”描绘了泉水流动的声音,仿佛是大地的脉动,而“砧杵共秋声”则捕捉了秋天特有的声音,砧杵的敲打声与秋天的氛围相融合。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泉分地脉”:这句诗通过“共泉”和“分地脉”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与泉水共同感受大地的脉动,泉水流动的声音被赋予了生命和动感。
- “砧杵共秋声”:这句诗中的“砧杵”和“秋声”相结合,描绘了秋天特有的声音场景,砧杵的敲打声与秋天的氛围相互呼应,增强了秋天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共泉”和“共秋声”的拟人手法,赋予了泉水和砧杵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诗中的“共泉”与“砧杵”,“分地脉”与“共秋声”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悟。通过描绘泉水和砧杵的声音,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以及对秋天氛围的细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生命和流动,代表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砧杵:代表了人类的活动和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声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秋天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共泉分地脉”描绘了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泉水流动声 C. 鸟鸣声 D. 人声
- 诗中的“砧杵共秋声”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田园 B. 夏天的海滩 C. 秋天的庭院 D. 冬天的雪地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徐铉的《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和氛围,但徐铉的诗更加简洁和抽象,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具体和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唐代文学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