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通神笔法得玄门,
亲入长安谒至尊。
莫怪出来多意气,
草书曾悦圣明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通过精湛的书法技艺达到了艺术的高境界。他亲自来到长安,拜见了皇帝。不要怪他如此意气风发,因为他曾用草书令圣明的君主感到愉悦。
注释:
- 通神笔法:形容书法技艺高超,能够与神灵相通。
- 玄门:道教的门派,象征着深奥的道理和技艺。
- 亲入长安:亲自来到长安,长安是唐朝的都城。
- 谒至尊:拜见至高无上的皇帝。
- 莫怪:不要怪。
- 出来多意气:形容人情绪激昂、气势汹汹。
- 草书:一种书法风格,以简练流畅见长。
- 圣明君:指明智的君主。
典故解析:
- 长安:唐代的都城,是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 草书:古代书法的一种,因其曲折多变,意境深远,常被用于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亚栖,字不详,生活于唐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书法,尤其以草书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盛世,作者以书法为媒介,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自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和对皇权的尊重。开头两句描绘了书法的神奇和自身的成就,表现出一种自豪感。作者以“通神笔法”来形容自己的书法技艺,表明其艺术成就已达至高境界。在“亲入长安谒至尊”中,借助长安这座城市的象征意义,突显了作者的勇气与追求,愿意亲自向当时的最高权力者展示自己的才华。最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出一种豪情壮志,表明即使受到了赞誉,也不应忘记谦逊的态度。整首诗既有对个人能力的自信,又有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深刻理解,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通神笔法得玄门:诗人以“通神”来形容其书法技艺的高超,已达至道教的深奥境界。
- 亲入长安谒至尊:表明作者的勇气和决心,愿意面对权威。
- 莫怪出来多意气:表现出一种自信和豪情,面对成功的心态。
- 草书曾悦圣明君:强调自己的书法曾令英明的君主感到愉悦,是对自身才华的肯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法技艺比作“通神”,强调其神秘和高超。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对称,增添了诗意。
- 夸张:用“圣明君”来夸大皇帝的智慧与英明,对比作者的自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书法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艺术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对权威的敬仰,同时流露出一丝自豪与谦逊的情感,表现出艺术与权力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笔法:象征着书法技艺和文化修养。
- 长安:代表权力与文化的中心。
- 至尊:象征最高的权威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通神笔法”指的是什么?
- A. 书法技艺
- B. 诗歌创作
- C. 音乐才能
-
“亲入长安谒至尊”中,长安象征着什么?
- A. 乡村
- B. 权力中心
- C. 学术殿堂
-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自豪与谦逊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序》:同样展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与个人情感。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生活的豪情与对权威的态度。
诗词对比:
- 比较亚栖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前者更侧重于个人艺术成就,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书法艺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