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
时间: 2025-01-10 21:53: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白话文翻译
贤者不一定能施展才华,圣人也不一定能得到温暖的待遇。
更何况我这个饥饿愚昧的人,又怎能安居乐业呢?
我最初来到这偏僻的山中,原本是想要休息的。
可如今却被事物所累,一年四季都在奔波劳作。
愁苦地离开绝境,前方的路又是那么遥远。
停下马车在龙潭云雾中,回首望去白色的崖石。
在临别之际与几位朋友相聚,握手时泪水再一次滴落。
交情不深,年老时却多了几分惨戚。
我平生懒于表达自己的志向,偶尔也想隐退。
可是去留与我的愿望相违,心中羞愧如同林间的鸟儿。
注释
- 贤:贤能、贤者。
- 黔突:出众、突出。
- 暖席:温暖的床榻,指安逸的生活。
- 安宅:安居乐业。
- 兹山中:此山之中,指自己所处的环境。
- 迫物累:被事务所困扰,负担重。
- 忡忡:心中忧虑、愁苦的样子。
- 杳杳:形容遥远模糊。
- 停骖:停下马车。
- 白崖石:白色的山崖和石头,指自然景色。
- 握手泪再滴:握手时泪水再次掉落,表达离别之情。
- 交情无旧深:交情不算深厚,意指感慨关系的薄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以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关怀著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创作背景
《发同谷县》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生活中饱受战乱与贫困的折磨,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写于他从陇右到剑南的途中,表现了他对离别、友情及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发同谷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透过杜甫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诗的开头通过对“贤”与“圣”的对比,暗示了即便是有才华的人,也无法逃脱生活的困扰。接着,杜甫以“饥愚人”自谦,表现出他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和对富贵安乐生活的渴望。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诗人展现了他在山中游历时的孤独与思索。离别之际,握手泪滴,那种感情的浓烈与无奈,恰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而脆弱的交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杜甫内心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思考。杜甫的诗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突出表现了他对社会的不平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指出即使贤者和圣人也有无法施展才能和享受安逸的时刻。
-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自谦自己是个饥饿愚昧的人,难以安居。
-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最初来到这偏僻山区是想休息。
-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惜却被琐事所累,四季都在忙碌。
-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忧虑离开绝境,前方的路又遥远。
-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在龙潭云雾中停下马车,回首望去白崖。
-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与朋友临别时,握手泪水再滴。
-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虽无深厚交情,却因穷困而感到悲伤。
-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一生懒于表达志向,偶尔想隐退。
-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去留与愿望相违,心中羞愧如同林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贤与圣的对比,突显个人的无奈。
- 比喻:将个人的境遇与自然景物进行类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强化情感的递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身世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度以及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潭:象征幽静、神秘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白崖石:代表坚韧与孤独,暗示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泪水:情感的象征,体现离别的痛苦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字是什么?
- A. 子美
- B. 孟浩然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安宅”是什么意思?
- A. 安居乐业
- B. 旅行
- C. 休息
-
诗人对友情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珍视
- C. 不在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解读》
-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