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在绣幕后轻轻一笑,宛如盛开的芙蓉花。她斜靠在一只宝鸭旁,亲昵地托着自己的香腮,眼波一动,便引起了他人的猜测。她的风情深邃而富有韵味,内心的娇恨通过半封信件寄托于幽暗的情怀中,月光移过,花影摇曳,似乎在约定重逢的时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幕:装饰华丽的帷幕,象征着美丽和隐秘。
- 芙蓉:指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宝鸭:一种形状可爱的装饰物,象征温柔和亲密。
- 娇恨:娇媚而带有一丝恨意,表达复杂的情感。
- 幽怀:内心隐秘的情感或思念。
典故解析
“月移花影”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美丽景色,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重逢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漱玉,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丰富,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个人的悲剧,其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时期,正值她对生活与爱情的思考与感悟之际。诗中所描绘的女子形象,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的开头,女子的笑容宛如盛开的芙蓉,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娇羞,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她斜倚宝鸭,亲密而又温柔,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
随着情节的发展,眼波一动便引发他人的猜测,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无形的魅力与影响力。此时,女子的风情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包含了娇恨与幽怀,她以半封信寄出自己的情感,显示出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一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将诗歌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光与花影的交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重逢的期盼,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对爱情、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幕芙蓉一笑开: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美丽与娇羞,笑容如同盛开的芙蓉花。
- 斜偎宝鸭亲香腮:以宝鸭为背景,传达出亲密与温柔的情感。
- 眼波才动被人猜:女子的一颦一笑引发他人的猜测,显示出其魅力与吸引力。
- 一面风情深有韵:女子的风情深邃而富有文化韵味,暗示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 半笺娇恨寄幽怀:通过一封信寄托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微妙的情感。
- 月移花影约重来:月光移动,花影摇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重逢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笑容比作芙蓉花,增强了美感。
- 拟人:将月光与花影赋予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对称中蕴含着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女性内心的柔情与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幕:象征美丽与隐秘,代表着女子内心的柔情。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真,代表女子的外貌与气质。
- 宝鸭:象征温柔与亲密,暗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 月光与花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重逢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柔美而又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李清照
D. 白居易 -
诗中“绣幕芙蓉”比喻什么?
A. 美丽的花
B. 美丽的女子
C. 一幅画
D. 一件衣服 -
“月移花影”象征什么?
A. 爱情的甜蜜
B. 时间的流逝
C. 美丽的夜景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现了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但李清照的词更显细腻与柔情,而苏轼则更具豪放与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清照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