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

时间: 2025-01-10 19:05:51

凤阙千门制不奢,上公精意在朝家。

重阳蜜饵承班诏,西苑璆樽辍泛花。

萧相未央功已半,汉皇宣室宴非赊。

由来位极妨行乐,目断黄垆酒旆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阙千门制不奢,上公精意在朝家。
重阳蜜饵承班诏,西苑璆樽辍泛花。
萧相未央功已半,汉皇宣室宴非赊。
由来位极妨行乐,目断黄垆酒旆斜。

白话文翻译:

这座凤阙高大华丽,虽然不显奢华,但上公(指当时的官员)却将心思放在了朝廷事务上。重阳节时,蜜饯糕点应邀承接皇命,西苑的美酒也因盛开的花朵而停下了船。萧相(萧何)在未央宫的功绩已经达到了一半,汉皇(汉武帝)在宣室的宴会也并不需要赊账。自古以来,身居高位往往妨碍了享乐,目光所及只能看到黄垆(酒坛)旁的酒旗斜斜。

注释:

  • 凤阙:指古代帝王的宫殿,象征皇权的威严。
  • 千门:指皇宫中的众多门,形容其规模宏大。
  • 上公:指当时的官员,特别是高官。
  •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
  • 蜜饵:指用蜜糖制作的食品,通常用来招待贵宾。
  • 璆樽:璆是美玉,这里指的是盛酒的器具。
  • 萧相:指汉朝的宰相萧何,以其政治才能著称。
  • 汉皇:指汉武帝,汉朝的著名皇帝。
  • 宣室:古代皇帝宴请大臣的场所。
  • 黄垆:古代的酒坛,寓意酒的享乐。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长寿和团圆。
  • 萧何: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以其追随刘邦而建立汉朝的功绩著称。
  •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推行一系列改革,促进了汉朝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同叔,号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官至太子少傅。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借此时节的庆祝活动,表达了对权力与享乐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盛况,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庄严与奢华,却又隐含了对高位者所承受的压力和对享乐的无奈。开头两句以凤阙千门引入,描绘出皇宫的雄伟,显示出当时政治的重心在于朝堂之事。接着,诗人用“重阳蜜饵承班诏”展示了节日的庆祝场景,虽是欢庆,诗中却流露出一丝忧愁。尤其是“由来位极妨行乐”,揭示了高位者的享乐往往受限于权力的束缚,令人深思。整首诗的意境在欢庆中透出淡淡的哀愁,表现了诗人对权力和个人享乐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士人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凤阙千门制不奢:引入华丽的宫殿,象征权力。
    • 上公精意在朝家:高官们专注于朝政,暗示权力的重担。
    • 重阳蜜饵承班诏:描述重阳节的盛宴,承接皇命。
    • 西苑璆樽辍泛花:美酒佳酿停下船只,暗示欢庆的氛围。
    • 萧相未央功已半:提到萧何的功绩,强调历史的沉重。
    • 汉皇宣室宴非赊:汉皇的宴会不需赊账,表面繁华。
    • 由来位极妨行乐:身处高位却无法享乐,反思权力的代价。
    • 目断黄垆酒旆斜:最后的酒旗斜斜,暗示无奈与期待的破灭。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比喻:通过“凤阙千门”比喻皇权的威严。
    • 象征:黄垆象征酒的享乐,反映高位者的无奈。
  3. 主题思想

    • 诗歌反映了高位者在权力与享乐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意象分析:

  • 凤阙:象征皇权与荣耀。
  • 重阳:象征团圆、长寿与传统。
  • 蜜饵与璆樽:象征享乐与奢华的生活。
  • 黄垆:象征酒的享乐与豪情,暗含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上公”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高官
    • C) 平民
    • D) 文人
  2. 重阳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祭祀
    • B) 长寿与团圆
    • C) 新年
    • D) 农耕
  3. 诗中提到的“黄垆”象征什么?

    • A) 酒的享乐
    • B) 贫穷
    • C) 权力
    • D) 岁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殊《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涉及到饮酒与人生哲理,但晏殊更注重权力与享乐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情。

参考资料:

  1. 《词选》 - 词人作品的选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的指南书籍。
  3. 《诗词的美与哲理》 - 探讨诗词的美学与哲学。